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疫情通报 » 正文

猪蓝耳病跨区域传播风险增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20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41
当前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的五大原因: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污染面较广
  短期内疫苗还难以满足供应
  目前正值该病高发季节,长江流域部分省份气温偏高,发病风险加大
  我国生猪以散养为主,防疫条件相对较差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生猪大范围调运频繁,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增大

  据新华社电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昨日说,进入6月份,重庆、湖南、广西、贵州、陕西散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由于入夏以来各地及早准备,加大防控力度,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缓和,呈零星散发,未出现大面积发生态势。

  目前,农业部已调出猪蓝耳病疫苗2000多万毫升,商财政部落实疫苗补贴经费2.85亿元,重点地区免疫工作正有序进行。

  象抓禽流感一样抓防控

  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从监测情况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污染面较广,短期内疫苗还难以满足供应,目前正值该病高发季节,长江流域部分省份气温偏高,发病风险加大,而我国生猪以散养为主,防疫条件相对较差,个别地方基层防疫体系薄弱,村级防疫员补贴没有保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一定困难,加之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生猪大范围调运频繁,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增大,当前防控任务非常艰巨。

  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在督查过程中强调,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像抓禽流感防控那样抓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规范疫情诊断和处置,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程序,切实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猪肉价格基础稳定

  有关专家指出,近期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是受国际市场粮价攀升,去年生猪收购价格过低,导致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生猪生产供不应求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扶持措施,对稳定生猪生产和供应起到一定作用。最近全国猪肉价格基本趋于稳定。后期猪肉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目前猪粮比价已明显高于养猪的盈亏平衡点,再加上政府出台的财政补贴措施,有利于农民养猪积极性的提高,国内市场供给能力会有所增强,从而为猪肉价格稳定提供了基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