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和伏尔加格勒地区新增三起
近日,俄罗斯兽医机构报道了在克拉斯诺达尔和伏尔加格勒地区新增的三起非洲猪瘟疫情。根据对死亡生猪的病理学分析,分析机构确定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
被感染的农场有3,900头不同猪龄的生猪,该地区总共有24,384头生猪。从被感染的农场到最近的一家拥有11,000头生猪的农场的距离仅为5公里。
饲料价格提升 苏格兰猪肉价格中度上涨
根据苏格兰肉制品质量局管辖下的首席经济服务机构斯图尔特·阿什沃思分析,在英国苏格兰,近日由于受到饲料价格提升的影响,猪肉价格中度上涨。
苏格兰的猪肉价格在过去的六周时间里上涨了12.5p/kg,达到了150.62p/kg。价格的上涨是源自屠宰场生猪屠宰量的供应紧张,但是根据相关人士的分析,与去年的同期相比,屠宰数量还是有所增加,但是与去年相比,猪肉的价格仍然下降了1%。
我国生猪发展或面临七大挑战
7月26日,由双胞胎集团承办的中国猪业现状与饲料发展未来高端论坛在江西南昌举办。中国畜牧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农民日报、中国畜牧兽医报等行业领导、专家,以双胞胎为案例,结合当前中国养殖与饲料生产,紧紧围绕中国猪业现状与饲料发展未来两大主题,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当前,中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到底怎么看?07年以来,大家对生猪产业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清楚。生猪产业呈现周期性的波动规律,加上人为因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干预,这个周期性波动有些方面打破了以往3-8个月一个周期的规律。但是以我个人看,目前生猪和猪肉都比过去更稳定,猪肉市场价格也不会出现大起大落。6月份,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较稳定。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为什么一路走低呢?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第一,周期性波动;第二,存栏增加;第三,进口肉对市场的投放量(虽然进口量不大,对价格的冲击不太,它对市场的信号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第四,农民工大量返乡造成消费力下降。
整体来说,目前猪肉价格下滑是多种因素造成。我认为,维持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
从整个饲料战略上也需要思考。应该来讲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加速转变的重要时期。生猪产业已经步入现代化阶段,第一是规模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就是竞争速度加快;第二是布局发生重大变化,过去通过传统的饲料产业的发展带动生猪产业发展的状态,已经调整为南方呈现下降趋势,产业企业加速在东北布局的新局势。现在来看,无论生猪养殖还是饲料布局还没有完成,我估计至少还要有三到五年才能完成。此外,还有一个特点,生猪产业链在拓展 ,饲料企业拓展到养殖、屠宰、食品等,产业链在不断拉长。现阶段无论是生猪还是饲料市场的波动,波动频率将增加,幅度将缩小。未来几年,也难免会出现突发事件,如重大疫情或者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在产业链方面,劳动成本在生猪业越来越高,人工管理增加新的困难,还有有更多的资本投资进入到生猪产业来。
展望未来,我国生猪的发展可能面临着七大挑战
第一、将长期面临生猪保障有效供给的挑战。生猪在整个畜牧产品中是最重要的一项产业。人民生活中生猪是一个商品,同时和政治和社会稳定又是息息相关的,是政府始终关注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对猪肉需求量增大,我们生产能不能保证供给将是长期面临的压力。
第二、将长期面临生猪包括食品质量安全的挑战。人们对生猪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客观来讲,将来我国食品安全如果出问题,80-90%的可能是出现在畜牧业产品方面。主要会出问题的,一个是添加剂,可能有一些违法添加,尤其是抗生素,还是未知的;还有一个是饲料原料,因为我们国家饲料原料和别的国家生产方式不一样,我们是大量玉米、小麦生产国,收割以后直接加工上市,对于饲料源本身的检测没有严格的规定,所以这方面的压力是很大的。
第三、将长期面临生猪养殖用地资源紧缺的约束的挑战。现代化大规模猪场建设越来越快,用地空间越来越小,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带不来政绩,反而带来污染治理,有些政府甚至出现禁养或限养政策,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
第四、将长期面临饲料原料供求紧张的挑战。我认为,在今后一个长时期,我们将面临饲料原料供求紧张,去年网上大量转载我在长春论坛上讲的,把我的题目弄得很醒目《中国玉米缺口将达到300亿》。从长期趋势的发展来看,缺口还会逐渐扩大。当然缺口有一个弹性,取决于小麦替代多大。从趋势上讲,供求趋势越来越紧,进口量是非常大的。前年进口是 5480万吨,去年年初我在江西做了比较分析,去年大豆进口要比前年要少,实践证明是对的。大豆始终依靠国外进口。原料是长期面临的问题。
第五、将长期面临着养殖与环境污染的挑战。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越来越重要,环保要求无论从法律法规都会更加严明。但从现在情况来看,真正达到标准肯定会增加成本,如果政府不研究出补贴政策来看,肯定难于解决。养殖业政策建议,如果政府不能把粪污治理象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那样来治理,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生猪产业的问题。但更需要的是能够出台适应治理解决问题的政策,这就需要一些大政策。现在好多政策成为收入性的政策,不是生产能力的政策。要把政策着眼点放在能力建设上,包括生猪产业,好的政策一定要发挥这样的撬动作用。在粪污政策上,节能减排,靠企业自身很难解决问题,这是在政府出台政策之前始终面临的一个很大困境。
第六、将长期面临市场波动的挑战。现在产业发展正逐步转向稳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在现实中有很多问题很难预料到的。无论从政府、养猪户养殖场 ,包括饲料企业。市场波动将是长期性的。
第七、将长期面临着疫病防控的挑战。我们的养殖品种越来越单一,我们的养殖密度是不是合理?全国各地养殖同一品种猪,一有疫情传播快,防控难度提升。还有,疫苗的生产赶不上新病种的生长速度。政府着眼点都放在重大疫病的防控,往往忽视了一般疫情的防控,结果一般疫情也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总体来看,中国生猪业正在步入稳健发展轨道。今后关键还是科技进步、育种、饲料等等。现状是人才培养速度要跟上发展的速度。
内蒙古:猪价持续下跌 养猪规模缩小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价格监测中心了解到,6月份,内蒙古猪肉价格持续下降。
6月份,猪精瘦肉、猪肋条肉全区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每斤14.74元、10.98元,环比分别下降1.01%、1.17%,较5月份环比降幅分别缩小0.96、3.22个百分点,同比分别下降4.35%、16.31%,为今年以来同比首次出现下降。据介绍,猪肉价格自今年1月下旬起连续11旬小幅下降,5月中旬止跌回升,5月下旬再次下降,6月份上、中旬出现波动,下旬止跌回升,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据分析,因夏季是肉类消费淡季,市场需求量相应减少,所以近期猪肉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猪肉价格仍将以小幅波动为主。但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仔猪销售价格和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却持续上涨,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对生猪饲养规模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部分地区生猪养殖规模有所缩减,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存栏量的下降应引起各地重视,避免因生猪供应量不足造成猪肉价格新一轮的大幅上涨。
海南澄迈:天价猪肉 小心炒砸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这话在以前可以这么说,现在还这么说就得谨慎点了。你吃过猪肉,可吃过398元一斤的猪肉么?你见过猪跑,但你见过听莫扎特的猪跑么?
据报道,澄迈县一种名为“藻花香猪”的有机猪肉悄然走近了北京市场,其最贵的“梅肉”(上肩肉)每斤售价高达398元,引起了大家的纷纷质疑,被网友戏称为“唐僧肉”。然而,销售方昨天却表示,这种天价猪肉很快就能与海口市民相见。尽管海口市民不一定急着和这样的天价猪肉见面,但天价猪肉还是如期降临海口了。让商家没料到的是,一些市民居然不买账,认为商家与其花力气炒作只有小部分人能够享用的“天价猪肉”,不如摸着自己的良心把普通的猪肉养好。有人预测,如果还拍第三版《西游记》电视,估计妖精就不再吃唐僧肉,而改吃猪八戒了。
出于对本土产业的厚望和期待,人们在冷看澄迈炒作天价猪肉的同时,也不得不提醒一句,猪肉能炒,但要炒好,炒得不好,就炒砸了!
如果说,这种所谓的“藻花香猪”是由从英国引进的巴克夏猪种和海南本地黑猪、五指山的野猪杂交而成,口感和市面上的普通白猪不同。那就得展现一下这些“贵族混血猪”的血统高贵在哪?巴克夏猪本来就有中国血统,在英国培育成功之后在引进中国已经百年,澄迈是新近引进的巴克夏,还是以前就呆在中国的巴克夏?如果是最新引进,有海关证明吗?如果是百年前的老猪,有什么不同吗?
如果说这种“藻花香猪”的饲料以螺旋藻为主,那能不能一同公开一下喂猪的螺旋藻与人们常说的螺旋藻有什么不同?螺旋藻是一类低等植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机构始终认为螺旋藻只能作为应对饥荒的暂时口粮,并不认可它具有保健功效。螺旋藻重金属含量常常超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澄迈的天价猪肉是如何扬长避短,当螺旋藻焕发第二春的?在世界范围内,给猪喂螺旋藻都只是降低饲养成本,在澄迈咋就成了点石成金呢?
如果说“藻花香猪”的养殖环境果真格外讲究,猪场会定时定点放莫扎特的《魔笛》等曲目,小猪在空调房里吸着负氧离子,长大后还可以去天然果林散步。那么,能让消费者和媒体零距离接触一下这样的养猪环境,并让检测机构出具权威数据,证明养猪的环境好坏能让猪肉质量产生质的飞跃吗?还有,为什么只能听莫扎特,听二人转有什么副作用么?
如果说“藻花香猪”一下子拉高了猪肉价格,让消费者不放心而恶评如潮。人们担心,天价猪肉出现了,今后会不会有天价羊肉,天价牛肉?都成天价,老百姓吃什么?毕竟,这个社会有人消费得起天价,更多的人只希望吃得起猪肉。澄迈的商家能不能同时也推出一批只是不含瘦肉精的纯天然猪肉,让吃不起天价猪肉的消费者吃上放心猪肉呢?
澄迈诞生了天价猪肉,尽管民间一片质疑,但权威部门却集体失语了。有专家发言,认为有机猪肉和普通猪肉的营养成分差异并不大,“天价猪肉”的天价底气在于“绿色”食品的标志。当食品安全的监管呈现“无力状态”,“天价食品”就会借着“绿色”标签粉墨登场。澄迈的“天价猪肉”,不会顺便把海南猪肉拉动成天价吧?
澄迈:天价猪肉,别炒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