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2012年生猪屠宰及肉类加工的发展趋向正规化,规模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6-25  来源:猪e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04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 2012 年2 月发布的《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目前,我国冷加工及冷链物流设施不足,白条肉、热鲜肉仍占全部生肉上市量的60%左右,冷鲜肉和小包装分割肉各自仅占10%,肉制品产量只占肉类总产量的15%,与发达国家肉类冷链流通率100%、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比重50%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不能适应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积极发展冷鲜肉加工和肉制品生产。到2015 年,县级以上城市热鲜肉销售比例降到50%以下,冷鲜肉占比提高到30% 。肉制品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 17%以上。
我国《食品安全法》和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已分别于 2009 年6月1 日、2008 年8 月1 日实施,该法律法规的实施对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政府对肉类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对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监管力度的日益加强,落后的小型企业将被逐渐淘汰,这为拥有先进生产设施的大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行业内将逐步产生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2)业内企业延伸产业链的趋势明显

《2009-2010年中国生猪屠宰行业市场潜力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延伸产业链的趋势明显:①通过建立规模化养猪场向上游延伸;②通过建立品牌专卖渠道,销售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等中高端产品向下游延伸。这类企业通过生猪源头质量控制,通过品牌宣传提高产品附加值,能够有效地消化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保持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增强盈利能力。

(3)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

随着屠宰加工行业的整合,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将大力发展冷鲜猪肉和冷链配送,通过现代化加工技术利用猪头、猪骨、猪血、猪皮等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4)业内企业的联合脚步加快

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一体化、规模化经营,行业内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名牌产品为依托的联合、收购、控股、参股等重组行为将越来越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