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饲料养殖企业大举收小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6-21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86

小麦收储现“多元”格局,饲料、养殖企业大举入市收购新粮。河南400万吨小麦将由饲料、养殖企业收购,这不仅为预期平稳的收储竞争增添变数,“人猪争粮”的局面也将真实上演。

作为国有收购主体的中储粮,刚开始开仓纳粮,而在田间地头,面粉企业、养殖企业,还有个体粮食经销商等,就已经开始大规模收粮了。

在多元收购主体竞相收购之下,会不会出现和去年一样因收购主体之间的竞争而没有启动托市价收购的情况?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表态,安徽、江苏等省启动了托市收购,河南托市收购申请已上报中储粮。不过,市场收购价格上涨的预期正在变成现实。

多元收购主体的介入,特别是随着去年玉米(2415,2.00,0.08%)价格持续高过小麦,饲料加工与养殖企业采用小麦替代玉米作为猪饲料主原料之后,有业界人士预计,饲料与养殖企业将大举入市收购小麦,将成为今年小麦收购战中的一大主角。

“今年预计将有400万吨以上的小麦作为猪饲料原料,这将引发人与猪争粮的收购局面。”上述业内人士直言。今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计划收储2000万吨商品粮,饲料与养殖企业收购规模约占其五分之一。

人与猪争粮的新景观,对于强调粮食安全的政府而言,显然是一个新课题。

收购竞争波澜不惊?小麦收购价还在看涨。

小麦价格正在不同的市场主体竞相收购中不断看涨,不过,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仍未大举入市收购,预期今年小麦收购将呈现有序竞争态势。

“三天前,我九毛五(每斤)卖了四千斤小麦,后悔了。”6月11日,周口市鹿邑县任集乡潘庄村村民潘小勇(音)告诉记者,“今天的(小麦)价格就涨到九毛九了。”

潘小勇把自家的新小麦卖给了村头的小麦经纪人。

眼下,虽然央企中储粮、国有粮库及大型粮食企业收购主体尚没有大规模收购,但是,小麦经纪人、粮食经销商、面粉企业等收购主体已经深入田间地头,开始抢先出手收购了。

潘小勇观察,村里左邻右舍与他一样卖粮的很多。“今年小麦品质差,不好存放,都想早一天出手,外出打工。”他们这样说。

五得利集团是河南省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他们的收购点就设在田间地头。其新乡面粉有限公司收购部经理李建华介绍:“现在,农民卖粮的积极性很高,我们是按照今年国家小麦收购预案执行的托市价收购的,每斤1.02元。”

市场采访与分析师的数据相差无几。郑州市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申洪源提供的数据显示,据他汇总各地的交售与收购价格来看,农民出售给经纪人的价格多在0.92~0.94元/斤,企业收购的价格多在0.96~0.98元/斤;水分13%~14%、杂质偏低、容重在740~760克/升的收购价多在0.98~1.02元/斤。

但是,眼下,不温不火的小麦收购情势,并不意味着竞争不会出现。

李建华认为,五得利之所以及早出手大规模收购小麦,他认为目前小麦价格“不会再低,已到了最低点,这与物价有关,更与种粮成本有关。”看涨,是李建华的判断。虽然目前,面粉价格一直低迷,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小麦原料价不会上涨。

在申洪源的实地调研中发现,今年小麦看涨的因素还包括,安徽中部地区个别麦地小麦存在灌浆不充分现象,麦穗顶端空、秕情况较多,而且爆发了病虫害。当地农民称,往年单产在700~800斤的地块,今年能打600斤小麦就不错,主要原因是容重减少,往年平均容重在750~760克/升,今年估计会低于750克/升。

记者采访了周口市某粮库工作人员,他表示:“虽然尚未启动收购,但是,预期小麦价格会高于托市价(最低价每斤1.02元)。”

不过,这位工作人员认为,今年不会像去年一样竞争得厉害。去年夏粮收购时期,由于优质小麦市场存量较少,市场对优质小麦抱有良好的预期,河北、河南北部及山东等地对部分品种的优质小麦收购价从6月中旬的1.12元/斤,快速提升到7月份的1.28元/斤,个别地区收购价甚至超过1.3元/斤,直至出现了2011年华北优质麦抢购现象。

“今年收购肯定会有竞争,但是,会是有序竞争的态势,原因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已明确表态,会按政府的托市价格收购,不会加价,价格波动小,这对我们面粉企业是一个利好。”李建华告诉记者。

预期启动托市收购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等待托市收购批文。收购主体格局发生新的变化,饲料与养殖企业加入收购大战。

在民营市场主体大规模收购之时,作为国家粮食收储主体的中储粮为何尚未有大规模行动?

“我们已经上报了(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的申请报告),一周左右(就会有结果)。”6月12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张威告诉记者。在张威看来,河南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大,因为河南周边的安徽与江苏等省启动了托市收购。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购销计划处陈处长介绍,从《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看,今年启动托市收购的条件与程序是,以县为单位,当其小麦市场价格连续3天低于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时,由中储粮分公司会同省级价格、粮食、农业、农发行等有关部门核实确认后,报中储粮总公司批准在相关市县或全省范围内启动预案,并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申洪源则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出的结果与张威的观点相同。“适时启动托市小麦预案已经仅是时间问题。”申表示。

他认为,这与“已收割地区所上市小麦价格偏低”有关。其成因在于,由于今年小麦水分偏高且质量较上年较低,加上国有粮库大头收购尚未启动,价格普遍较低。这一状况不仅在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省均出现这一现象。

如果按托市价格收购,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今年将有多大的收购任务呢?

“没有收购任务,这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农民的售粮意愿、国家小麦储备状况等,不过,有一个测算,大致数据在2000万吨左右。”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购销计划处陈处长表示。  这一数据是根据估算今年河南小麦总产量625亿斤的数据,按照农民65%以上的销售量,大致测算到能够收购的商品粮在400亿斤以上,即约为2000万吨。

然而,这一大蛋糕,如果由以中储粮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单位收购,即由《预案》所明确的收购主体: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个小麦主产区执行最低收购价的企业包括,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受中储粮总公司委托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所属企业和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粮)所属企业;以及上述6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那么,相信就不会出现“河南一些国有粮库也开始依托市价收购了”。

眼下,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等不及中储粮的批文,就入市收购,显然看到了在粮食收购市场化之后竞争的影响力了。

从国有收购主体看,中粮与华粮的入市收购,也将增加市场竞争。据介绍,去年,在新乡、安阳等地,正是因为央企与民企之间的收购战,导致小麦价格一路上扬。眼下,已经入市收购的小麦经纪人、粮食经销商、面粉企业等正成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直接面对的小麦收购中的竞争主体。

而今年竞争格局还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除了上述国有民企竞争收购主体之外,在申洪源看来:“饲料与养殖企业的收购力度今年会加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