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猪粮比价跌破盈亏平衡点 多部委启动调控预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2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65
核心提示:  猪肉价格在经历了一年多以来的急速上涨和高位运行后,今年却是一路下跌。4月20日,发改委发布消息显示,今年春节后,受生产周

 

   猪肉价格在经历了一年多以来的急速上涨和高位运行后,今年却是一路下跌。4月20日,发改委发布消息显示,今年春节后,受生产周期性波动影响,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截至4月11日,全国生猪出场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4.61元,猪粮比价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坠入“预警区”,部分地方养殖户已经出现明显亏损。

为此,近日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以应对生猪价格走弱局面。据《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了解,该《预案》的重点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合力,通过增加储备吞吐来稳定市场预期,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既保护养殖户的利益,也照顾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需求低迷致肉价下跌

“今年一直在赔钱,卖一只猪大概会赔120元至130元。”河南一散养户李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生猪价格基本上变化不大,每斤只有大约7元钱,他之所以一直强撑着主要是基于对“上半年淡季,下半年旺季”这一规律的信念,希望能在今年下半年盈利。

规模养殖户禹经理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翻阅着记录告诉记者,“4月5日卖的价格是6.85元/斤,18日卖的时候是7.15元/斤,近几天差不多还是这个价。”禹经理透露,现在生猪仅成本价大概就得要7元/斤,前些时候出一头猪大概得赔100元。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刘丽分析,“肉价的下跌是因为需求低迷造成的。食品企业肉食产品销售不佳、限量屠宰,对生猪的采购就会相应减少,造成养殖户生猪销售受阻。”

中华粮网信息研发总监张智先表示,“从全国水平来看,6:1的盈亏平衡点可能意味着有些地方是亏损的,而有些地方可能处于亏损的边缘,养殖效益总体情况不是太好。”

刘丽认为,最近猪粮比下跌与玉米价格高位运行也有一定关系。不过造成周期性变动最主要的因素仍然是养殖户跟风严重,挣钱了都去养猪,猪多了不挣钱了又都不养了,这就造成了生猪价格波动较大。而有关部门采取的策略也是价高压价、价低提价,这对市场往往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有时还会出现反作用。

针对猪肉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刘丽表示,虽然肉价连续回落,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回落幅度并不明显;而从整体物价水平来看,猪肉价格虽有回落,但并未抑制CPI的上涨。

新预案重视双边影响

一边是“肉贵伤民”,一边是“猪贱伤农”,在猪肉价格一直在走极端的情况下,消费者和养殖户都叫苦不迭。

 

 

 

近日出台的《预案》正是为了要竭力解决这一问题。据张智先分析,此次预案的特点主要是从双边来考虑猪肉价格问题,并将消费者的承受力纳入到考虑中。与以往调控手段有所变化的是,当猪粮比过高,比如到9:1或8.5:1时,国家就会投放储备,平抑价格。

此前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针对预案也表示,“预案的发布有两方面作用:一是把国务院2007年以前出台的一系列生猪扶持政策进行了固化;二是在上次预案中规定了两个市场运行指标,一个是猪粮比价,一个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而上轮预案发布以来对缓解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刘丽分析,生猪市场在《预案》还没出台之前就已呈现出止跌态势,并且近几日一直震荡上行,各地养殖户都看好第二、三季度市场走势,也表明《预案》的出台对猪价形成了利好支撑。

除了国家政策补贴和提供一定指导外,刘丽认为,只有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才能使生猪市场供应趋于稳定,但这一目标短时期内难以完成。目前需要指导养殖户理性存、出栏,不要盲目跟风,才能避免市场波动和自身不必要的损失。

张智先也表示,价格的波动可能与目前的养殖结构有关,市场还在向规模化过渡发展的过程中。规模化养殖户抗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而散养未来可能只是区域市场的补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