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四川“蜀宣花牛”获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18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19

2012年3月2日农业部发布第1731号公告,颁发“蜀宣花牛”《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农02新品种字第6号)。“蜀宣花牛”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和宣汉县畜牧食品局等单位共同培育,是我国黄河以南首次培育出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种,标志着我省地方优势特色畜禽新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在我国畜牧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蜀宣花牛”的培育成功,被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农村养殖技术》评为2011年度中国畜牧业十大事件之一。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作出重要批示“谨致祝贺,请省畜牧食品局研究推广”。

“蜀宣花牛”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和四川宣汉县畜牧食品局等单位,从1978年开始在四川宣汉县共同培育,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33年不懈努力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建国以来中国第六个、黄河以南首次培育出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种,填补了中国南方、四川无培育牛品种的空白,是中国畜牧业史上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这将对四川乃至全国奶牛业、肉牛业的发展壮大,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蜀宣花牛”是以四川宣汉黄牛为母本,选用原产于瑞士的西门塔尔牛和荷兰的荷斯坦乳用公牛为父本,进行杂交创新,经横交固定和4个世代的选育、培育而成的乳肉兼用型牛新品种。该牛性情温顺,具有生长发育快、产奶和产肉性能较优、抗逆性强、耐湿热气候、耐粗饲,广范适应中国南方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的自然气候及农区较粗放饲养管理条件等特点,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蜀宣花牛”现总存栏3万余头,主要分布在宣汉县近30个乡镇,在选育区有基础母牛群8000多头,公牛400多头,其中核心群母牛1300多头。目前已推广到贵州、云南、西藏、重庆、河南、福建、上海等省市和省内近20个市(州),累计向育种区外出售肉牛560167头、奶牛8399头、种公牛897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