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2010年初,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通了12316农牧服务热线。
为了推广12316农牧服务热线,省农牧厅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除通过报纸进行宣传外,在电台、电视节目中开辟了专门的栏目,对农牧民提出的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与省藏语广播频道合作,接听藏语来电,解决了语言不通,交流不畅的问题。还利用手机短信发送信息180万条,刷写户外广告300多条,印发宣传单10多万份,在主要农业县印制车体广告进行宣传,编写了农牧民喜爱的民间小调制成光碟发放到各县播放。专门用青海方言制作宣传广告在东部农业区进行播放,一些县还专门组织干部到群众中推广。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使农牧民知晓12316农牧服务热线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同时,为了切实让农牧民体会12316农牧服务热线,专门在农村中人流比较密集的地区设置了2千部专用电话机,供农牧民免费拨打。
12316热线电话的开通,为全省农牧民提供了一个信息服务便捷、快速的通道,使农牧民群众能够更好地获得所需要的各类农牧业信息。也使农牧厅在信息采集和发布方式上实现了新突破。两年来,热线累计呼入电话共2万多次,并多次组织专家赴东部农业区现场宣传、解决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农牧民的认可,架起了一座政府与农牧民的连心线,为推动我省现代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以服务农民的信息化建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了使我省的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赶上全国的步伐,同时突出青海特点,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农牧业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各地因地制宜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使我省的农牧业信息化建设迈入了快车道。我省启动了“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工作,开展主要以县级综合信息服务大厅和村级信息服务站为主的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蔬菜生产大县乐都的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五位一体”信息服务模式。即以县村信息服务厅(站)为主的专家坐席服务、12316农牧服务热线、短信息发布平台、视频服务系统、编发农民信息服务小报的信息服务方式,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为加强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理解、推广农牧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为农牧民做好信息服务的典型。乐都县洪水镇农民王宝峰由于在农牧业信息服务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被评为全国农业信息服务先进个人。目前全省已建立县级综合信息服务大厅27个、村级信息服务站230个,培训农牧民信息员5000多名,基本覆盖了农业县,正逐步向牧业县拓展,使我省的农牧业信息服务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有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对基层农牧业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国家于2009年启动的“金农工程”,我省建成了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建立并完善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三大信息应用系统,建成了全部县级以上农业部门门户网站。平安县的“数字农业平安”建设,使管理部门在农牧业生产管理中增添了新手段。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使我省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更好地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在我省的不断推进,我省不失时机地开展了信息技术在农牧业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试点工作。在西宁市和大通县开展的温棚传感器与通信网络相连接的融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物联网在农牧业中的应用试点,有效帮助了温棚管理者提高对温棚的管控能力,提高了温棚经济效益。
目前我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方兴未艾,各地对农牧业信息化的认识不断加深,农牧民对信息的依赖也不断增强,使我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迎来了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