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农牧局按照吉林省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的要求,召开了秋防准备工作动员会,制定并下发了《2011年临江市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2011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开创秋季防疫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认识,把秋防工作放在首位。
秋季是动物疫病高发季节,随着今年春防畜禽免疫抗体效价的逐渐降低,活畜禽频繁调运和病毒变异等各种因素的逐渐增多,防控工作任务很重。同时,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威胁持续增大。重大动物疫病、外来病、新发病以及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形势日趋复杂,防范难度加大。特别是在当前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保持全市动物疫情平稳显得至关重要。各级业务部门认清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严格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责任制,抓住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扎实做好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强制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打牢防控工作基础。
二、抓住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准备工作。
免疫是当前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是避免和减少动物疫情发生的关键。为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各级业务部门从秋防疫苗订购供应和储存运输、村级防疫员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抓起,扎实做好秋防各项准备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免疫技术培训。市疫控中心要在秋防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前,组织做好乡镇及村级防疫人员免疫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参免人员免疫注射、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无害化处理等业务能力,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注苗应激反应。二是加强疫苗储存、运输、订购、供应和使用监管。目前,我市五大强制免疫疫苗及19种计划免疫疫苗已全部到位,各地要切实规范疫苗运输、保存环节监管工作,确保各环节都处于冷链条件下,健全完善疫苗发放调拨各项管理制度和记录档案。
三、强化免疫,力保免疫密度和效果。
按照省里统一安排,今年我市秋防集中免疫工作计划从8月20日开始,10月10日前全部结束。对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五种强制免疫密度要达到100%。一是要落实免疫工作责任制。针对免疫工作,各地要逐个环节研究细化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坚持“一针保平安”的免疫措施不动摇,严格按照“四包、六不漏、两保”秋防免疫责任制,全面推进秋防工作进程。二是切实做好规模养殖场(户)免疫监管工作。各地在抓好辖区内散养户秋防集中免疫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规模养殖场(户)的免疫监管工作,按照《吉林省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防疫技术规范》要求,建立监管责任制,明确监管责任人,严防规模场(户)发生动物疫情。同时要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户)使用疫苗的支持力度,加强冷链体系保障,做到无缝对接。三是切实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效果监测。在秋防开展过程中,5个边境乡镇站(苇沙河、大栗子、四道沟、六道沟、城郊)要结合免疫注射工作,组织对本辖区动物疫病流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和临床监测,监测重点要放在规模养殖场(户)。市疫控中心要定期组织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工作,对被抽检的场(户)、乡镇或村存栏家畜禽群体抗体合格率未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尽快进行加强免疫和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