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济源38家养殖场区登上无公害品牌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2-2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3
    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运用政策杠杆,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抓手,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创新畜牧业发展机制,无公害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截至目前,该市获部级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养殖场(区)达到38家。无公害畜产品产地每年向社会提供无公害活猪20余万头,鲜奶6000余吨,蛋品4000余吨,为群众增加收入6000余万元。2006年该市畜牧局被河南省畜牧局授予“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运用政策杠杆,加大投入力度 2004年以来,该市政府对“三农”投入呈阶梯式增长,连年出台农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市财政三年共拿出近2000万元重点扶持畜牧业发展。市畜牧部门乘政府政策东风,把畜牧业发展定位于现代畜牧业的制高点,制定了养殖项目建设具体标准,要求新建养殖场区必须达到“三同步”“七统一”,即:生产设施与环保设施建设同步、公共设施与农户设施建设同步、管理组织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引进良种、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环境治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

  创新发展机制,促进产业升级 该市对新发展的养殖场区实行审核备案准建制度。凡当年新建养殖场区的乡镇村,年初将项目上报市政府进行审批立项。由市畜牧局出台新建养殖场区建设标准,各乡镇按照“标准”规划建设。2006年全市新建总畜位2000头的标准化奶牛小区6个;新建年出栏万头生猪标准化小区4个,规范改造低标准养殖场区20个。部分养殖场区已成为全省的产业典范。

  强推标准化生产,创建无公害品牌 近年来,该市把无公害认定和标准化推行有机连接,采取集中培训、入户指导、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标准化生产理念和技术,每年都要巡回乡镇举办60余期大型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网上发送科技信息100余条,培训群众2万人次以上。目前全市已有38家养殖场区获无公害产地资格。这些场区的生猪、禽蛋、鲜奶,畅通无阻地销往全国各地,走进了消费者“挑剔”的菜篮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