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多年来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兽药及其添加剂得以广泛应用,而在为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潜在危害。譬如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能够导致人的变态(或过敏)反应、致畸形、致突变和激素样作用等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而由用药动物排泄到环境中的兽药残余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对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兽药及其添加剂在动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生物转化后,主要由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进入外界环境,并发生一系列的环境行为,能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富集,最终会影响到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一般说来,兽药及其添加剂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都不会很高,往往通过食物链及干扰生态系统中资源的分解可能对生物产生长期和远期影响。近20年来,由于兽药的广泛使用,特别是饲料中的添加剂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除了抗生素添加剂和抗寄生虫药物添加剂外,还有抗霉剂、抗氧化剂等等,这些化学物质经过各种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后,最终都以原形和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当动物体内排出的化学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有关资料表明,经动物粪便排出的各种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在堆肥过程中就可能抑制粪便中的某些微生物和某些昆虫的生长繁殖;残留在粪便中的抗菌素如果在环境中不能被完全降解,就会破坏水体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平衡;阿维菌素类药物因其广谱抗寄生虫作用,能够影响粪便中昆虫的生物量,势必会对粪便分解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壤环境;链霉素、土霉素可以在环境中蓄积,并能被植物的根部吸收,在植物体内保留很长时间的生物活性;林可霉素、泰乐霉素能引起环境中耐药沙门氏菌的数量大量增加;使用砷、铜制剂等重金属的畜禽养殖场,通过动物排泄物和污水排放到养殖场周围土壤及水体中的砷与铜,对各种生物会产生毒害作用,随着环境中砷、铜浓度的增加,水稻的株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明显下降,二者还对鲤鱼产生致突变作用,并呈时———效、量———效关系,长期的铜污染对幼鱼的生长既繁殖具有毒害影响,铜还能抑制月形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等生物的生长。
鉴于以上兽药及其添加剂残留对生态环境的种种不良影响,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要对作为畜牧养殖业必需生产资料之一的兽药及其添加剂对于环境的影响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必须加强对滥用和超标准使用兽药及其添加剂,从而导致动物体内药物残留,进而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等公害问题的管理工作,教育和引导基层兽医人员及养殖户严格控制对兽药及其添加剂的使用,避免药物的不必要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防止和减少兽药的残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求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加适合于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优良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从而也进一步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