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瘦肉精事件禁令已颁布十年仍存在夫人谜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28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49

十年难根除“瘦肉精”来源成谜

早在2002年,我国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于养殖业,然而多年来未被根除。

“瘦肉精”来源难查明

2001年,北京、天津等九省市23家养殖场被发现违规使用盐酸克伦特罗。2002年,广州某饲料生产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2006年,上海连续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

河南一名生猪经纪人透露,“瘦肉精”黑市价为每公斤5000元至万元不等,经纪人掺饲料粉后以每包300元的价格卖给农户。

此次赴河南调查的农业部门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瘦肉精”,估计大多来自地下制售黑窝点。然而,自2002年以来,鲜有被查出或捣毁的窝点。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教授说:“到现在为止,没有案例明确告知瘦肉精源头是哪里。”

对中国生猪产业现状而言,目前许多养殖户为中小户散养,这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许多批次的猪肉放在一起,抽检结果可能不具有可参考性。

一些小型肉联厂不愿负担或购买不起检验设备,或在检验环节敷衍行事。河南一家肉联厂管理人员就透露,该厂生产线每天要加工2000到6000头生猪,如果按照千分之四点五的检验率,每头猪检验费时30分钟计算,20元一份的尿样检测试纸和几百万元的检测设备,耗时耗财力。

为躲避排查,不法分子从最先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到现在使用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已出现多个“变种”。与此相比,检查手段相对滞后,也“成全”了一批漏网之鱼。

莱克多巴胺或将禁产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要对国内莱克多巴胺(瘦肉精一种)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以研究国内禁产莱克多巴胺的可行性。

目前莱克多巴胺在工业领域除用作饲料添加剂外,暂未发现其他用途。

此次调查内容包括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本地区企业生产莱克多巴胺的主要情况:一是莱克多巴胺生产单位的名称、生产规模、企业从业人数;二是2009年以来的产量、销量及流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