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业内人士称六种瘦肉精未入常规检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23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64

 

 河南一些地方“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沁阳市,孟州市,温县,获嘉县四地展开拉网式排查,并对济源市当地的“双汇”冷鲜肉进行抽检,首次通报数据显示,“双汇”品牌部分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对大部分肉制品来说,肥肉都是负累。”20日,一位从事肉类制品业务的联系人分析。这位联系人说,事件暴露出食品安全漏洞。首先,肉制品的产业链内部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市民消费习惯是不喜欢肥肉,所以瘦肉率高对养殖方还是收购方都是好买卖。

据介绍,“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总称,这类药物实际上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主要有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仑特罗等、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西巴特罗、盐酸多巴胺等7种。

该联系人指出虽然早在2002年国家监管部门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检测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等没有纳入常规的检测。

一位权威消息人士证实,各地都会检测盐酸克仑特罗,但莱克多巴胺只有个别地方有检测,因为其检测成本高。“但在不法养殖户中,使用这两种瘦肉精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另外,记者20日从河南省济源市畜牧局获悉,此前济源双汇食品公司发现的19头“瘦肉精”疑似阳性生猪,目前17头已经得到确认,剩余2头排除。

截至目前,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仍处于停产整顿阶段。自17日宣布召回市场流通产品起,公司已召回肉制品2000多吨、冷鲜肉70多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