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垦区着力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畜牧业呈现出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成功走出了一条农区畜牧业发展道路,目前垦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大区。当前,垦区正在科学描绘现代化大农业的宏伟蓝图,畜牧业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垦区畜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重大措施将如何规划?近日,记者与垦区畜牧局局长张忠旭畅谈垦区畜牧业在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以及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
张局长对记者说,“十一五”以来,垦区上下以我省“两千万”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两牛一猪”为主的畜牧业,垦区畜牧业保持全面增长态势。到2010年底,奶牛存栏39万头,牛奶产量12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2%和5.0%;肉牛存栏51万头,出栏59.2万头,分别比上年下降0.8%和增长1.7%;生猪存栏237.8万头,出栏537.3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9.5%。
主要标志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还体现在发展模式上的定位,即:形成了龙头企业强力拉动的产业化经营优势;形成了以科技为支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势;形成了全方位覆盖的动物防检疫体系优势;形成了持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了适应垦区需要建设的畜牧发展模式。
多措并举 建设支柱产业
张局长说,“没有现代畜牧业作支撑的农业是不完善的现代化农业”。全垦区上下统一认识,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垦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导产业,当作实现富民强场的重要举措,确立以发展“两牛一猪”为主线,以龙头带基地,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全力推进畜牧专业场、家庭牧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规模化生产步伐;实行政策扶持、科技支持、资金投入、龙头带动、强力推进等措施,近年来垦区每年投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资金4亿元左右,畜牧业生产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以完达山乳业、北大荒肉业、北大荒牛业等为标志的垦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的迅速崛起,形成强劲的产业拉动力量。
“两牛一猪”发展主线突出。在奶牛生产上,依托完达山乳业龙头,突出建设哈尔滨、牡丹江、宝泉岭和西部分局等四大奶区基地,垦区龙头带基地的区域性产业重点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在肉牛生产上,依托红兴隆分局北大荒牛业和九三分局肉牛屠宰加工厂两大龙头,重点建设红兴隆、九三分局两大基地,两个分局年肉牛存栏达24.27万头,出栏14.4万头。北大荒牛业年屠宰肉牛能力为10万头,成为全省肉牛屠宰能力最大的企业;在生猪生产上,依托宝泉岭分局北大荒肉业,全力推进基地建设,生猪三级繁育体系已经形成。
养殖小区建设成效显著,以养殖小区建设为载体,全力推广规范化饲养技术。推广的奶牛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冻精配种等科技,使奶牛平均单产达5.3吨,比全国高出40%;推广的肉牛品种改良和快速育肥技术,使肉牛24月龄出栏体重达到500公斤;推广的生猪三元杂交、全价配合料、直线育肥等技术,180天体重达100公斤,出栏率140%。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建立了垦区畜牧业发展基金和饲料地优惠等政策。
壮大龙头 推进快速产业化
张忠旭局长说,“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关键是实现畜牧产业化发展。”这是垦区各级干部群众达成的共识。进入“十一五”以来,垦区围绕实施“放心奶”、“放心肉”工程,确立了集团化运作强化龙头、规模化经营壮大基地、科学化饲养提质增效,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集中财力建大龙头。完达山乳业的快速壮大,拉动了垦区奶牛业的迅猛发展,也更加坚定了垦区构筑大龙头和推动畜牧业大发展快发展的信心。2003年,在宝泉岭分局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年屠宰加工能力200万头的生猪屠宰加工厂,组建北大荒肉业集团公司,使该区域的生猪生产实现了快速发展,建成年出栏一千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小区150多个,还建成了饲料加工厂、包装塑编厂、猪血深加工生化制品厂,以及20万吨冷链等集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价值链经营体系。为了提高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依托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优势,2004年他们走出垦区与黑龙江望奎县合作又建设一座年屠宰加工能力为200万头生猪的生产分厂。
夯实基地 提高养殖区标准
张局长说,“十一五”以来,垦区以“两牛一猪”为主的畜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之所以实现了长足发展,主要是因为垦区上下科学规划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和科技扶持机制,有效地提升了畜牧业发展质量。
垦区制定了优惠政策和扶持保障措施,包括:饲料地地租减免政策;畜禽引进贷款政策;畜舍建筑用地和建材优惠政策等。这些政策对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和调动职工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打牢垦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银行贷款、企业和职工自筹等形式加大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垦区每年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4亿元左右,使畜牧业发展的“硬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了推进畜禽饲养舍饲化,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了一大批彩钢板、砖混结构和板夹泥等不同档次的畜舍,极大地改善了牲畜饲养环境,已建畜舍总面积814.3万平方米;推广以机械化挤奶为重点的榨乳机械,全局奶牛户100%实现了机械榨乳;为提高了青贮饲料生产水平,建成永久性青贮窖5320个,总容量达102万立方米,购置各类青贮收获机械达2400多台,青贮收获实现了100%机械化。
科技兴牧 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垦区通过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实用技术和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畜牧业生产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垦区每年畜牧业养殖增效近4亿元。
垦区把技术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产业科技含量的技术平台,自上而下逐级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配齐配强各类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为了确保畜牧防疫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垦区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行政、业务“双轨”防疫目标责任状。推行“五强制、两强化”措施,坚持“春秋集中免疫、常年补针”制度,确保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对奶牛、肉牛、羊进行结核和布病的集中检疫。
张忠旭局长最后对记者说,面向“十二五”,黑龙江垦区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技兴牧,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速标准化饲养、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进程,抓好区域发展布局、龙头与基地建设、饲养总量与质量、畜牧业总产值和人均牧业纯收入五个突破,提高垦区畜牧业的整体产业素质和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