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瘦肉精事件爆检验漏洞 应加大监管提高震慑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18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77

 

 “‘瘦肉精事件’至少说明,企业在原材料进门和产品出门时的检验存在漏洞。除了骂企业无良外,我们应该尽快完善法律相关条文,把这些关键点和关键指标加入。查缺补漏才是当务之急。事发后,公众都在议论政府监管的问题。”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刚刚过去的两会,食品安全即是焦点中的焦点。超过200份提案都是关注小小餐桌的。有代表还将这么一句话带到会上:“中国人的胃‘很结实’,它负责消化一切: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瘦肉精、三鹿粉、甲醇酒、人造蛋、纸腐竹、地沟油、罂粟汤……”

上述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人称,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但有的企业唯利是图,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给消费者带来伤害。这表明一方面企业自身的检验意愿和能力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尚有空子可钻。政府的不定期抽查也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要总结经验教训,国家当首先“填空子”,要求企业检查所有营养安全指标,特别是出门、进门的关键环节;其次,政府监管的力度要加大,这不是说要增加多少人员和频次,而是如何提高震慑作用,使得企业不敢有“歹心”。

据悉,农业部已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进一步加强生猪“瘦肉精”监管工作,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商务部也派出督导组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该部已责成河南、江苏的商务主管部门调查屠宰企业收购、屠宰含“瘦肉精”生猪问题,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