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01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38

畜牧业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潜江市畜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丰富百姓“菜篮子”, 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市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笔者作出了如下思考。

一、发展什么

发展什么的问题就是指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确定怎么样的发展目标。在这个问题上,要充分考虑生产上的可行性,科学选择产业方向,其主要由以下几点因素决定: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畜产品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变化趋势,当地资源优势,技术水平及其它经济、社会环境和条件。其中资源优势是选择产业方向的内在依据,只有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优势, 才能产出质量好、成本低的畜产品;市场需求是选择产业方向的最主要的外在依据,确定畜产品生产方向不能缺少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变化。总之,要科学选择发展方向就要正确处理资源优势与畜产品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畜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上,潜江市依靠国家扶持政策,以市场为主导,根据自身优势条件,明确重点发展生猪、蛋禽两大产业,现阶段目标任务确定为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家禽1500万只。这一发展目标的确定不仅有市场依据,而且切实符合潜江市畜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北枕汉水,南接长江,位于武汉城市圈,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发展畜牧业的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明显;二是耕地面积广阔。全市耕地面积105万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每年产小麦、稻谷、大豆等粮食80万吨;三是水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13条,390公里;大型干渠5条,164公里;流域大型湖泊两个,9.6平方公里;四是人力资源充足。全市农村人口66万人,其中农业生产人员14万人,劳动力资源充足。

二、发展中应该坚持什么

1、坚持产业化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拥有了生产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存在矛盾,分散的农户往往没有能力分析市场信息,在生产上,很大程度上只能跟着感觉走,存在盲目性,难以规避市场风险。产业化经营既可以把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紧密联结在一起,又可以通过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的高度结合,有效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坚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畜牧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

2、坚持科技兴牧。在影响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科技是最直接、最活跃、最持久的因素。转变生产方式要靠科技支撑,加快产业化发展要靠科技引领、提高服务水平要靠科技实现,所以必须把科技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加以重视,坚持以科技兴牧的系列措施推动畜牧业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在具体落实上,要重点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

3、坚持标准化生产。畜牧业标准化,是按统一的生产流程和技术标准来管理产业,实现投入品标准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规模化、产品认证标识化。按标准化要求来组织生产,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都能得到有效保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优势更加明显。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标准化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标准化生产,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

4、坚持规模化生产。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分散养殖、粗放经营模式与市场对优质、安全、生态畜产品的需求已不相适应,越来越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规模化生产是现代畜牧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以人力、技术、资本的集中投入来提高生产率,不仅能够获得规模效益,更能有效保障防疫措施的落实,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对加快我市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坚持环境友好型。近年来,规模化养殖不断发展,在带来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 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禽粪便及污水产生,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着力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势在必行,坚持用环境友好的理念引领畜牧业发展,是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有效方式,是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怎么发展

措施一:靠政策扶持引导发展

产业政策对推动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政策的运用上,要认真学习并掌握、吃透政策,进而更好地争取、落实政策来引导发展。

1、争取项目扶持,引进发展资金。近几年,我市争取并先后实施了生猪调出大县、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县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板块基地建设等9大类项目。财政投入项目建设资金4786万元,业主配套16300余万元,带动社会投入高达6.5亿元。

2、落实小额贷款,引导适度规模化生产。养殖小额贴息贷款,是国家支畜牧业发展的惠农政策之一,也是我市引导养殖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市畜牧兽医局加强与市财政局、市邮政储蓄银行沟通协商,努力将资金投向重点向市域内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户)倾斜,引导发展方向。2010年,发放畜牧业灾后贴息贷款2369万元,享受省级财政贴息165.83万;发放生猪小额贴息贷款贷款720万元,贴息87万元。

3、实施良种补贴,引领商品优质化发展方向。我市是全省生猪调出大市,每年基本保持生猪良种率99%,生猪商品率92%,生猪外调率97%。为巩固这一成绩,我市坚持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持续投入资金支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始终将生猪良种化、商品优质化作为发展方向之一。

措施二: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广大养殖户,具有资金、技术等优势和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等特殊功能,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是发展畜牧业产业的关键。市畜牧兽医局通过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1、扶持大企业发展做大龙头。在技术指导、项目争取及建设等方面,全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天河禽业、闽星饲料、海天牧业、尝香思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批质量高,信誉好,管理科学,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品牌。

2、扶持中小企业做强龙身。帮助春惠农牧、宝丰养殖、蛤蟆洼种猪、明祥禽业等中小企业增强良种繁育、生产能力,同时帮助他们设立销售窗口,增强辐射带动力,占领市场制高点。

3、扶持配套基地建设做活龙尾。重点扶持渔洋镇苏湖10万只蛋鸭基地、熊口镇天河200万只肉鸭基地、市种畜场海天牧业养殖基地等老基地扩规上档,提高企业发展后劲。

措施三:靠合作社整体发展

合作社具有极强的带动力,它能有效地促进标准化生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把农民组织起来,带领农民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使分散的养殖户形成合力优势,取得市场和经营的主动权,更有力地抵御市场和其他风险。目前,潜江市有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近百家,涉及牲猪、肉牛、蛋鸡、肉鸭、蛋鸭等领域,网络养殖农户近千户。市畜牧兽医局加大扶持力度,搞好指导服务,推动畜牧专业合作社建设和规范化上水平,以带动我市畜牧业整体发展。

1、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在惠农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支持符合相关条件的专业合作社。

2、加大培训力度。在组织实施“阳光工程”,技术讲座等活动上,全面提高合作社社员参与度,向他们传授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合作社经验管理人才队伍。

3、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深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程度,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氛围;及时宣传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带头人的好经验、好典型,为群众树立榜样,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

措施四:靠技术服务体系支撑发展。

畜牧技术服务体系在技术推广、疫病防控、质量检测、科技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支撑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市畜牧兽医局加强体系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在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推进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理顺队伍职能。畜牧兽医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后,我市基本形成了市、镇两级技术服务体系,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站)将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职能彻底分离,建立了一支以承担防疫、监督为主的畜牧兽医公益性职能队伍和一支面向社会的经营性服务队伍。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市畜牧兽医局牢牢抓住国家实施动物防疫体系等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快速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基层能开展动物常发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治和养殖户及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市级能开展疑难病症的化验诊断、基层动物诊疗人员、防检人员的技术培训。

3、完善队伍培训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相关培训机制,强化上岗培训和在岗培训,重点培训畜牧兽医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知识,同时通过组织技能比武等方式,引导职工积极开展自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服务水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