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红心”鸭蛋和“致癌”多宝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些药残严重超标食品的曝光,使许多市民开始担心起自己餐桌上的食品安全。为此,记者对我市一些兽药商店进行了暗访,结果发现人们的担心并非多余。
在海城新立转盘附近的一家兽药商店里,记者随手拿起了一瓶鸡用的兽药,发现包装很简单,也没有附具说明书。这瓶鸡用兽药的外包装上只印有生产日期、有效期、成分及其含量等少数几项内容,对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运输贮存保管条件等应当说明的重要内容却只字未提,而且也没有像《兽药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那样“在显著位置注明‘兽用’字样”。在记者走访的几家兽药商店里,存在类似问题的药品不占少数,而且在兽药保管方面,这些商店也很少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来保障药品质量,有的甚至连仓库也没有,多数药品只是被随意堆放在墙角或柜台下面。
一家兽药商店业主李先生告诉记者,个别养殖户为了缩短肉食鸡出栏时间,大量使用含激素的兽药,饲养的肉食鸡只需要50天即可长到5斤多重出栏,而普通鸡长到同样重量则需要3到4个月。这种激素催肥长起来的鸡在出栏之前几乎天天用药,人吃了这种鸡肉肯定会对健康有影响。
据专家介绍,食用药残超标食品对人体危害很大。磺胺类残留物会破坏人的造血系统,引发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病症;氯霉素残留物对人骨髓的造血技能有抑制作用;土霉素残留物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影响抗生素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并易使人产生过敏反应。
许多抗菌素类药品都有休药期,如果在出栏前一定时间内停止使用,畜禽体内的药物残留量将会大幅度减少,人食用后的危害自然也会降低。遗憾的是,一些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并不标注药品的休药期,而养殖户在畜禽休药期是否真能停用药物更是不得而知。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建立健全兽药监管督办体系,加大查处力度,让药残超标食品远离人们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