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2010年中国养猪业十大重大事件评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09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15

【2010年中国养猪业十大重大事件评析】

1、口蹄疫疫情常态化 影响将延续至2011年

时间: 2010年全年

2月22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黄金围地区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8382头,全部扑杀;
3月4日,深圳市龙岗区发生猪O型口蹄疫情,感染猪只1108头,全部扑杀;
3月14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1096头,全部扑杀;
3月28日,江西省赣州市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3479头,全部扑杀;
4月7日,甘肃省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831头,全部扑杀;
4月13日,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白垛乡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41头,全部扑杀;
4月17日,甘肃省天水市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403头,全部扑杀;
4月20日,新疆喀什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771头,全部扑杀。

4月23日,宁夏中卫市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778头,全部扑杀;
5月17日,西藏日喀则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701头,全部扑杀。

6月10日,新疆库尔勒市沙依东园艺场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1280,全部扑杀。

6月22日,青海省门源县一养殖场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153,全部扑杀。

7月27日,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乐乡城东村发生猪O型口蹄疫,感染猪只28,全部扑杀。

8月31日,新疆库车县和青海祁连县各发生1起O型口蹄疫疫情。

分析师点评:2010年中国养猪业最为重大的事件是口蹄疫疫情常态化,贯穿全年。由于疫情对仔猪造成伤亡更大,其导致的结果是:病猪扰市、加快出栏、抑制补栏。是2010年上半年猪市亏损、大量养殖户退出养猪业、进入盈利期后补栏积极性依然不高的主要原因。其对产业结构、市场变化影响将延续至2011年。

2、商务部先后五次收储 阻止猪市下跌

时间:2010年4-6月

事件概述:2-3月猪粮比价连续8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于第9周启动实施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响应机制、中央冻肉收储政策,稳定生猪市场价格。

4月13日,第1次竞价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成交总量:17000吨。

4月20日,第2次竞价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成交总量:37000吨。

5月20日,第3次竞价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库点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河北、河南、四川、福建、吉林等12个地区。

6月2日,第4次竞价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库点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四川、河北、辽宁、黑龙江等14个地区。

6月30日,第5次竞价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

分析师点评:2010年的收储较2009年晚启动4周,且先后收储5批次。但效果明显低于2009年的一次性收储。主要原因在于病猪扰市是导致市场下跌的主因之一,若疫病无法平抑,猪市很难上涨。同时玉米价格自3月份便开始大幅上涨,严重抵消了收储的正面影响。但先后5批次的收储阻止了猪市的进一步下跌、为6月中旬开始的猪价强劲回升打下了基础。

3、商务部多批次放储 稳定猪价

时间:2010年9-12月

事件概述:9月15日,商务部表示将组织投放部分中央储备冻猪肉,以满足中秋、国庆“两节”消费需求,缓解近期猪肉价格的上涨。

11月10日,商务部投放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

12月20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再次投放部分中央储备冻猪肉,保障元旦期间节日市场供应。投放库点包括北京、天津、浙江等12个地区的26个承储冷库。

分析师点评:与上半年的收储相对应,下半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商务部多批次投放储备肉,平抑价格,缓解通胀压力。从效果看,放储效果明显好于收储。国庆前的放储导致国庆期间猪价不仅没有涨还小幅的下跌。11月中旬的放储更是直接推动猪价连跌6周,12月份的放储对猪价影响最小,猪价继续上涨。

由于猪市周期性明显,上半年淘汰的产能需要至少半年以上的恢复,影响到生猪供应至少需要一年,自8月份走出亏损进入盈利期至年底4个月便3次放储,而猪市仍处于周期的爬升期,若猪价继续上涨,可用稳定猪市的库存猪肉将越来越有限。

4、2010-2015年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 5年内淘汰50%落后产能

时间:2010.1.11

事件概述:2010年1月11日商务部发布《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3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淘汰30%,到2015年淘汰50%。

分析师点评:由于养猪业产业集中度较低,我国生猪屠宰业也同样如此。生猪生产平均30%左右的死淘率滋生了大量私屠滥宰,构成了一个同样庞大的病死猪流通、屠宰、分销的链条。此纲要明确提出5年内将淘汰的主要就是这一链条中最为重要的手工、半机械化屠宰企业。因巨大的利益诱惑以及体制现状,最终是否能达预期效果,尚不得知。但无疑会提升屠宰行业的集中度,提高猪肉安全,加强屠宰企业定价权。

5、国产圆环病毒疫苗上市

1月12日,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猪圆环病毒疫苗上市;
8月17日,南京农大姜平教授与南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普莱柯联合研制的“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SH株)”获得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获农业部批准上市。;
9月26日,哈兽研刘长明研究员研发的“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LG株)”获得二类新兽药证书;
10月11日,上海海利生物药品公司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LG株)上市;
11月12日,南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SH株)”(又名“圆克清”)上市。

分析师点评: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并称为猪病三座大山,近年来频频爆发。但由于科研及体制等原因,迟迟未能国产。进口疫苗占得先机。8月份国产猪圆环病毒疫苗研制成功,打破了进口疫苗垄断市场的格局。由于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体制原因,疫苗招标制屡被广大养殖户所诟病。因此,国产圆环苗的上市切不可走这条老路,只要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疫苗产品,其商机无限。

6、高热疫情再次从南方星火燎原

今年气候异常,年初西南旱灾,年中南方遭遇连续强降雨,高温、高湿的天气持续,导致猪免疫力下降。4、5月份开始,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江苏、江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高热病”。9月开始东北、山东、河北等地出现高热。

分析师点评:2010年猪高热病流行特点是,南方暴雨与洪涝灾害的恶劣气候诱发,然后由南向北开始流行,后跨过华北直接向东北。所过之处依旧是两高两低:死亡率高、淘汰率高、产仔率低、成活率低。由于是在猪市进入亏损后发生高热病,猪场遭受的损失更大,导致存栏继续下降。

7、我国玉米进口量井喷式暴涨1762% 是否会重蹈大豆覆辙?

事件概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全年玉米进口量程井喷式增长,全年进口157.32万吨,增幅达1762%。2008年、2009年玉米进口量只有4.9万吨、8.3万吨。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10年玉米产量1.69亿吨,同比增503万吨,增幅3.1%。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0年国内玉米1.725亿吨,增5.2%。

分析师点评:官方数据显示玉米增产,但玉米价格却创几年来新高,由于农产品市场是自由市场,成本因素只有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时才会顺利转嫁至下游。因此,究竟是丰产还是减产,仍存争论。目前玉米的消费主体是畜牧业,“人车争粮”远不如“人猪争粮”。长远看,随着畜牧业规模化程度提高,玉米消费仍在刚性增长,进口逐年增量将是趋势。玉米是否会重蹈大豆覆辙?根源在于我国畜牧业生产模式,很明显,美国模式“玉米-豆粕”型配方正在一步步将我国粮食安全逼向绝境。

8 、龙头企业纷纷扩张进军养猪业 打造全产业链

双汇:拟分别在广西南宁、上海、安徽芜湖、山东潍坊、吉林长春、辽宁沈阳、河南济源、浙江金华投资建设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及商品猪养殖项目。预计总投资21.85亿元,在2011年前全部动工。此外郑州、南昌、昆明等基地已经在建或签约,重庆、长沙、合肥、西安、北京等基地也在商谈或规划中。

雨润:过去两年,屠宰产能从2008年中期的1455万头扩张到2010年中期的2855万头,增长一倍。到2010年底,除了青海、西藏、浙江和上海四个省市之外,生产基地已覆盖全国27个省市。尤其是去年下半年,雨润在河南十个县市大规模布局,直接挑战双汇在河南的霸主地位。

正大:2009年以来,正大集团密集投资生猪养殖项目,在湖南、重庆、山东、广东、安徽建设新基地,投资额累计120多亿元,生猪出栏能力总数超450万头。

艾格菲:分布于江西、上海、海南、广西和福建各省,到2011年末,生猪出栏将达到250万头。生猪销售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西、上海、海南、广西、福建、广东以及其他周边地区。2010年 8月,在江西新余建设年出栏500万头优质生猪现代养殖基地。

分析师点评:自2007、2008年猪市高盈利时代开始,大量外埠资金以及业内龙头企业选择进军养猪业,向养殖环节扩展,布局全产业链。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养猪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进程。2010年更是大刀阔斧调整的一年,由于恰逢市场周期的亏损期,大量资金实力差的中小猪场、户纷纷退出。2011年将是这些扩张的龙头企业收获的一年。

9 、“国16条”稳物价 多部委启动措施力保民生

事件概述:三四季度,以农产品为代表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11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国16条”通知,再次出手稳定物价。

分析师点评:为稳定物价,抑制通胀。国16条措施中分别从生产、流通、市场监管等各个环节入手,目的是保民生,降低物价水平。但农产品价格上涨只是经济的一个表象。其背后是货币发行流通以及体制监管问题。而国16条发布实施后,猪价成为重点调控对象,也极其配合的连续下跌1个半月。这种政策性压低猪价,一定程度的抑制了补栏,最终将反馈到后市。

10、重庆、北京分别推出生猪、冻猪肉中远期交易

时间:2010.5.28

2010年5月28日,重庆生猪交易市场开业,并首次启用了国内首个电子竞拍模式的生猪现货交易。12月8日,北京农副产品交易所推出冻猪肉订单交易。

分析师点评:近年国内生猪期货备受关注,但始终未能成现实。目前推出生猪中远期交易的有湖南、重庆、江苏。北京推出的是冻猪肉中远期订单交易。旨在通过中远期交易,实现发现未来价格,从而引导现货生产的功能。引入金融工具为行业服务是大势所趋,业内人士需通过不断接受、学习最终参与,为自己生产服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