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兽药新闻 » 正文

“猪圆环病毒疫苗”全国推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30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9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传出喜讯,由该所刘长明研究员主持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灭活疫苗(LG株)”,经过10年的科技攻关,终于研制成功,该疫苗新兽药注册近日通过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评审,颁发二类新兽药证书。疫苗毒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猪圆环病毒病是继猪蓝耳病之后国际上公认的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感染猪会引起一种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该病可发生于健康状况良好的猪场,以5~12周龄的猪发病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贫血、黄疸和腹泻等,急性暴发猪群的死亡率可达10%,个别情况可高达50%。此外,PCV2感染还可以引起其他几种疾病,如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PDNS)、猪繁殖障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坏死性淋巴结炎、肉芽肿性肠炎和渗出性表皮炎等,这些与PCV2感染相关的疫病统称为猪圆环病毒病。单一PCV2感染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忽视该病的存在,但PCV2感染后可破坏免疫系统,可导致感染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形成免疫抑制作用,从而增强对其他多种病原体的易感性,使动物群体发生难以控制的复发性疾病和多重感染。PCV2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猪群中,在我国猪群中流行十分严重,临床上常与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混合感染,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手段。而国内对PCV2疫苗的研制起步较晚,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病毒在体外繁殖能力较弱,培养的病毒含量较低;病毒感染细胞无病变,病毒含量测定困难;动物感染模型不易复制,给疫苗免疫效力评价带来难度。针对上述问题,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经过长期潜心研究,攻克多项科技难关,掌握了病毒繁殖规律,培育出高产疫苗种毒,探索出一系列科学方法,为疫苗研制铺平了道路。

该疫苗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抗原含量高:采用独家培育的毒种,繁殖能力强,疫苗抗原含量高。二是免疫原性强:疫苗制备采用优良免疫佐剂,使疫苗免疫原性大幅提升,接种后抗体产生早、效价高。三是安全性好:对任何品种、年龄的健康猪群,疫苗接种后无过敏反应,无体温升高、采食下降和影响增重现象,注射部位无红肿、化脓等不良反应。四是免疫效果确实:疫苗免疫攻毒保护率达96%以上。五是抗母源抗体干扰: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快速启动机体免疫系统,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产生高水平抗体,能够完全抵抗病毒感染。六是应用效果显著:临床试验表明,疫苗接种猪群与未接种对照群对比,疫苗免疫猪发病率、死淘率、母猪所产仔猪死胎率显著下降,饲料转换率、增重率、出栏率显著上升;初生仔猪成活率、断奶时成活率明显提高。

日前,该疫苗已经在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新建的现代化GMP车间投入生产,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该疫苗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福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