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华蓥市畜禽规模化养殖调查与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28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0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畜牧业已成为了华蓥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撑起了农业经济的半边天,畜禽规模养殖也逐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农户参与规模养殖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发展规模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规模养殖比重也越来越大。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该市畜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疫病防控大大加强,养殖技术日益提高,增长方式不断转变,生猪、家禽、草食牲畜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发展,特色畜禽规模养殖有突破性发展,初步形成了生猪、家禽、草食牲畜和特色畜禽四大产业雏形。2009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3.07%;农民实现畜牧业人均收入1380元。。

一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不断增加。据行业统计,全市近年来发展适度畜禽规模养殖290户,其中以华禹、玉林、沱湾猪场为代表的生猪规模养殖场202个,出栏量占全市生猪出栏总量的47%;以华蓥山种鸡场、高兴肉鸡养殖小区、永兴肉鸭养殖小区为代表的家禽规模养殖场80个,出栏量占全市家禽出栏总量的38%;以华隆、顺均为代表的肉牛规模养殖场4个,出栏量占全市肉牛出栏总量的56 %;以波南、涂常举为代表的肉羊养殖场10个,出栏量占全市肉羊出栏总量的58%。

二特色养殖取得突破性发展。近年来,我市建成了华蓥市明豪野鸡生态养殖场、古桥李义芬林下养鸡场、天池天禄特种养殖场、华隆肉牛养殖场、禄市顺均肉牛场、禄市黄花梨兔场、阳和香猪养殖场、华龙竹鼠养殖场、禄市雷勇绿壳蛋鸡、东云兔场、华龙唐朝云肉牛场为代表的特色畜禽规模养殖场。截止目前,全市已发展肉牛、肉羊、野鸡、原鸡、肉兔、鹌鹑、肉鸽等特色养殖大户30余户,仅特色养殖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

三畜禽龙头企业带动效益明显。规模养殖户通过赊销、预付销售款、回收畜禽产品和承担技术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农民散养积极性。全市规模养殖辐射带动13680户农户养殖畜禽,占农户总数的19.54%,带动农民增收0.41亿元,户平增收3000元。其中,华蓥山种鸡场,今年可向社会提供种蛋700万枚,实现产值620万元,纯收入60万元,并带动大批农户和适度规模养殖户改良品种,增加养殖效益;天禄种养业公司通过采取赊销小鸡、回购成品鸡、提供防疫指导和技术服务等优惠措施,发动19户天池湖周边农户养殖原鸡,农户最多一批就养殖1100余只,交回后农户每只可获利10元以上。

四畜禽及其产品运销网络逐步健全。一是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目前已建成生猪、家禽、草食牲畜等方面的专业合作社、协会9个,通过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行畜禽托养、寄养模式,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农户养殖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推动了该市畜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养殖业主抗风险能力。二是产业利益链条不断延伸。多数规模养殖场从只饲养过渡到“产-加-销”(即畜禽饲养、收购、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经营,实现了由自然生产向商品生产经营的过渡,减少了中间环节,养殖户效益明显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项目带动,政策扶持。近年来,各级党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发展。该市也充分利用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生猪保险、扶持生猪生产配套、草食牲畜补助等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力发展畜禽产业;同时,利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退耕还林产业发展项目、石漠化治理产业发展项目等一系列项目支持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大大提高了该市畜禽规模养殖标准。

二培育龙头,辐射带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华禹、红源、晶顺种猪场、华蓥山种鸡场、天禄特种养殖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增加了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使他们成为了全市种畜禽生产基地和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场,同时带动了全市40余户生猪生产和特种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华蓥山种鸡场年生产能力达3万只,年提供鸡苗700万只;华禹、红源、晶顺、成建、玉林5家种猪场,年产仔猪达3万头以上。这些场兴建起点高、圈(栏)舍建设规范、生产过程标准、生产效益好,起到了龙头示范作用。

三搭建平台,争创品牌。坚持“引导不参与,鼓励不包办,扶持不干扰”的原则,扶持培育天禄种养业专业合作社、东方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6个畜牧业专合组织,大力推行畜禽托养、寄养模式,初步形成了肉牛、肉羊、肉兔、原鸡等4大产业雏形,直接带动5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积极打造了“华蓥山香猪”、“华蓥山天禄牌原鸡”、“华蓥山林下富硒土鸡”、“华蓥山明豪野鸡”、“华蓥山绿源鸡蛋”等特色品牌,品牌效益,初显成效。

四科教兴牧,优质服务。由市畜牧部门牵头,在畜禽规模养殖场广泛开展畜禽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确保了畜禽规模养殖场健康发展。今年以来,聘请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和教授到我市授课,先后举办了3期畜禽养殖技术业主培训班,参训人员达156人次;2010年7月,又选送养殖场业主及技术人员26人到西南大学参加生猪、草食牲畜养殖技术规模化培训,时间15天。畜牧部门还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将工作重心向参与、服务畜禽生产上转移,局班子成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帮扶一个场(大户),为全市畜牧产业化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深受养殖户广泛好评,同时鼓励畜牧技术人员带头领办、创办畜牧规模养殖示范户,示范作用明显。

三、存在问题

一标准化程度较低。一些畜禽规模养殖场在建设过程中,为了交通便利,选址不合理,不利于动物防疫;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与居民居住区隔得太近,出现人畜混居的现象,增大了疫病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机率;有的畜禽养殖场内饲养密度过大,对畜禽粪便污染缺少综合治理措施;有的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等污物未经有效处理就随意排放,既污染了环境,又不利于动物疫病的防控,还影响到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导致目前整体规模养殖标准化程度不高,难形成知名品牌。

二抗风险能力较低。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缺乏,专合组织运行机制仍不健全,在信息沟通、生产协调、价格调控、农民利益保护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部分畜禽养殖场信息体系建设不健全,缺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特别是动物及其产品供销信息严重不畅,导致养殖户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容易盲目跟风,大大降低了养殖场抗风险能力。

三畜禽管理水平低。部分畜禽养殖场的生产经营者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只是借鉴周围养殖户的经验,或参照书本介绍凭主观意念组织生产,不能科学地选择和鉴别种苗、兽药、饲料,导致出现购进劣质种畜禽、饲料、兽药等现象。有的畜禽养殖管理松懈,无疫病时不闻不问,一旦发病就随意用药,不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存在“有病没病磺胺嘧啶、有救没救青链霉素、灵不灵氨基比林”的现状,既影响了疫病防治效果,又影响了畜禽产品质量,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下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大力宣传,推进转变。通过舆论宣传、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快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推广良种和新的养殖技术,重点加强对规模场(户)主的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的培训工作,实施科学选址、规划、设计、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配合治理养殖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扶持,以奖代补。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金融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结合国家项目建设重点扶持一批养殖场(户)。对达到一定规模和标准的养殖场(户),政府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激励其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三提高服务,抵御风险。进一步健全服务机构,加大市场信息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好市场预测等工作。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确保全市无大的动物疫情发生。

四优化环境,扩大招商。通过优化环境,吸引民间资金参与畜牧业发展,新发展骨干龙头企业,进一步带动畜禽规模养殖,推动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加大执法,确保安全。进一步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减少或杜绝兽药残留,严厉打击非法加工销售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行为,确保畜产品安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