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内蒙古假疫苗案审结 动物疫苗市场得到净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1-04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24
曾经在去年轰动一时的内蒙古生物药品厂非法经营禽流感疫苗案件,近日在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业内人士称,此案有助于我国动物疫苗市场的进一步净化。
    2005年11月初,辽宁省黑山地区发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疑似内蒙古生药厂销售的无正式批号禽用疫苗所致。农业部根据《兽药管理条例》于2005年11月9日吊销了药厂的兽药生产许可证,并责令停产整改。辽宁省锦州市公安局介入了事件调查,并对9名相关人员采取刑事拘留。
    12月,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向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2006年12月22日呼和浩特市中院公开宣判:生物药品厂生产销售的涉案禽流感产品质量符合规定,与辽宁黑山地区发生的禽流感疫情没有因果关联;生物药品厂的行为违反了兽药生产管理规定,侵犯了兽药销售市场准入秩序,构成了非法经营罪。一审终结,法院对相关责任人做出了刑事判决。
    案件审判后,对内蒙古生物药品厂和整个动物疫苗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记者最近分别走访了内蒙古生物药品厂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等相关部门。
    据内蒙古生物药品厂厂长王伟峰介绍,“禽流感疫苗事件”发生后,农业部、内蒙古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两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自治区农牧业厅和呼市政府迅速成立整改领导小组进驻生物药品厂,彻底召回了涉案产品,封存了涉案库存产品;启动了《生物安全紧急预案》,确保生物安全等。
    王伟峰说,通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内蒙古生物药品厂顺利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对整顿情况及兽药GMP检查验收,并于今年初经农业部批准临时恢复口蹄疫疫苗的生产。目前,生物药品厂的各项工作已基本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今年没有发生一次免疫失败现象、没有发生一次客户投诉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赵存发说,通过农业部开展的兽用生物制品领域专项打假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制定动物重大疫病防疫预案,加强市场监督,整顿动物疫苗市场等措施,现在全国动物疫苗市场得到根本性好转,全国重大疫病防疫工作平稳有序,今年没有发生其它重大动物疫病,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我国禽流感疫情逐年减轻,我国采取以免疫为主、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禽流感防控政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为世界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赵存发说,疫苗免疫在禽流感防控工作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疫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防控工作。但是疫苗的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不仅涉及疫苗本身的质量和效果,而且涉及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一旦出现事故,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疫苗的研究,不仅需要考虑它的使用效果,而且还要考虑它的稳定性、安全性、对其他疫病的影响、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如健康带毒的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只有通过评价体系,才能获得生产许可。
    赵存发说,我国兽药、疫苗的研究、开发、生产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为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际上,研究一个新药一般需要十年的时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自主创新,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许多新兽药的研究水平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新药的研究、审批时间远短于国际平均时间,特别是禽流感疫苗的研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兽疫组织的充分肯定,为全球控制禽流感疫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