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死猪来源难以认定 知情市民请举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27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96

4月21日的百姓事马上办栏目中报道过《城区河道惊现11头死猪》的新闻,那么这些死猪到底从何而来,又该怎样管理?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跟踪采访。 4月20日上午,记者首先采访了县水利局水政科科长陈建华。陈建华告诉记者,根据水利部门的河道管理条例,往河道里扔垃圾以及动物的尸体,是严令禁止的。对于在城区河道乱扔死猪的事,县水利局也曾联合环保、农林、卫生等部门进行过查处,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很难确定扔猪的人,这些扔猪行为一般都是在半夜进行,而且没有规律性,很难逮到。随后,记者又问,这些死猪扔在河道里,会不会对水质有影响,目前有什么处理措施?陈建华说,从目前来看,扔猪的这些河道都不是饮用水源,影响不是很大。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陈成辉。陈成辉也表达了和陈建华一样的观点,目前处理乱扔死猪行为最大的难点还是很难确认扔猪人。根据他的了解,目前宁海的生猪养殖点比较多,特别是散养的数量比较大。养殖场对于死猪的处理有两种,一种是填埋,一种是焚烧。目前,我县并没有焚烧的设施,因此对于死猪一般采取的都是填埋的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规模化养殖的养猪场在这方面执行得还不错,但一些散户仍采取随地丢弃的方式。环保没有这方面的职能,也很难对此进行管理。

4月21日上午,记者又来到县畜牧中心,采访了中心主任王宗沛。王宗沛告诉记者,目前我县规模养猪场共有626个(存栏50头以上),全县总的生猪存栏大概在12万头左右。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生猪的死亡率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一种叫高致病性蓝耳病所致。现在我县万头以上的养殖场都有无害化处理池,主要管理难度还在散养户。很多养殖户都存在这样的心理,自己养的猪病死了进行深埋,要是被别人知道了,会影响生意,还不如偷偷摸摸扔了了事。其实每头生猪的耳朵上都有一个耳标,就如同人的身份证一样,有这头猪的相关资料,可扔猪的人也很狡猾,往往会把死猪的耳朵剪掉,让你无从查起。针对目前的情况,王宗沛说,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及时注射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以免生猪死亡率升高。养殖户也要提高防疫意识,要认识到乱扔死猪行为涉及到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县乡镇、街道普遍缺乏相关专项资金,以至于在处理时力不从心。另外,广大市民也要提高防范意识,一旦发现有乱扔死猪的行为,请及时向所属乡镇、街道举报,以便对乱扔死猪者进行查处。(记者 张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