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多宝鱼研究专家献上七条救鱼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1-2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03
国际在线消息:昨日,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主任王印庚完成了《养殖大菱鲆药残事件及其应对措施》的草稿,近日,该所开出的七条“处方”将上报农业部等部门,作为相关部门解决多宝鱼药物残留一事的主要参考。王印庚说:“多宝鱼事件既与这个产业发展过快有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监管中的盲点。”
  据山东省海洋渔业厅介绍,多宝鱼是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雷霁霖于1992年从英国引进的鱼种———大菱鲆,此后,他带领着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菱鲆研发组的成员经过七年研究实现大菱鲆的人工养殖,而今,多宝鱼的“娘家”黄海水产研究所拥有国家核心大菱鲆研究人员20余位,该所在大菱鲆的引进、育苗、养殖、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在国内也都属一流。
  此次多宝鱼上海查出多种药物残留物质之后,黄海水产研究所成为国家调查组以及山东当地质检机构的“智囊团”。作为调查组成员之一的王印庚博士昨日指出,多宝鱼药残事件,一方面是这个产业发展过快,多宝鱼种质退化,养殖技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也暴露其养殖过程中监管的盲点。
  王印庚博士说,自1998年大菱鲆商品苗繁育成功后,每年给当地带来30亿元的产值,成为山东沿海支柱产业。不过,近10年的人工养殖,也使大菱鲆出现明显的种质退化问题,抗病力降低、生长速度减慢。
  同时,大菱鲆的人工养殖对技术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一旦养殖过程中卫生管理不善、饵料控制不当或水质不良,就易诱发大菱鲆出现肠炎、烂鳍、烂尾巴等病患。但是产业人员的急速膨胀难免造成技术的良莠不齐,某些养殖户由于缺乏用药知识,在发病时,往往也就草率地给它们下药。
  王印庚表示,在管理方面,水产养殖的管理权归水产局,水产药物管理权归兽医部门。农业部等主管部门先后制定了多套针对苗种、养殖、用药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但由于养殖队伍庞大、人员组成复杂,上述规范的执行力度不到位,使药物的监管和使用存在着较大漏洞。王印庚说,还有一点需提出的是,渔业上并不是所有药都不让使用,虽然农业部对药物是否禁用有明文规定,但养殖户未必都了解。
  除此之外,王印庚还指出,有些药物残留未必是在养殖过程中直接放药的结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