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生猪养殖散养优势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0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3

1.生猪散养的生产成本低

生猪散养成本低体现在2方面。其一,饲料成本。对比规模饲养和散养的日增重及饲养期限,可以判断规模饲养的效率更高。但农户散养的生猪对精饲料的使用量比规模养猪精饲料用量少,而是消耗大量的青粗饲料。这说明了农户的副业性养猪大量利用了耕种农业的副产物。农户利用简易的猪圈及自产的谷物或副产品和家庭的剩饭残羹进行饲养,其现金支出较少。与此相反,规模养猪的饲料基本上都利用配合饲料,其饲料报酬虽然高于副业养猪,但也造成了直接生产费比农户散养所用费用高。其二,劳动力成本。生猪散养与规模饲养在成本上最大的差别在于用工作价,对于就业渠道很窄的农户而言,其闲暇时间的收入副业养猪用工的机会成本可视为零,这样农户利用闲暇时间养猪的用工作价即为零,因而这种经营方式下生猪的生产成本最低。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所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户散养的成本高于专业户、规模饲养方式。原因在于核算劳动力成本时,并没有区别处理,而是按统一工价对劳动力成本进行核算,这同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因而高估了生猪的生产成本。

2.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般而言,农户传统的养猪方式具有技术合理性。在农民人均收入较低、耕种农业的生产手段不够发达的时期,农户的副业养猪在自给性的动物营养源、有机肥料源2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长期以来,农民保持养猪传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受土地政策的影响,我国耕种农业的规模较小。农户通过零散性的副业养猪来作为耕种农业的补充,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耕种业为养猪提供了“绝对饲料”;另一方面养猪为耕种业提供了有机肥料,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养猪可视为一种储蓄手段

农户在生猪饲养过程中,主要以自产的谷物或副产品和家庭的剩饭残羹进行饲养,其现金支出较少,而且对副产品和残羹剩饭的利用还构成了一种循环经济流,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观。农户现金的支出只有仔猪费和防疫费用等,而生猪出栏却可以带来数百元的现金收入,在农户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背景下,生猪饲养表现为储蓄的一种手段,具有经济的合理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