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农牧民得到更多实惠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于2009年12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2009年畜牧业发展成就和亮点,以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的成效。
农业部畜牧业司巡视员陈伟生在发布会上说,2009年,我们沉着应对金融危机、甲型流感、三聚氰胺事件后续影响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强化监测预警,调控熨平波动,提升养殖水平,处置突发事件,力促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通过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艰苦努力,较好地实现了保供给、保安全、促增收的基本目标,畜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农牧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可以说,全年工作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畜牧业生产迈上新台阶,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赢。今年畜牧业产值持续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可望超过36%。预计2009年全年肉类总产量7500万吨,同比增长3.1%;禽蛋产量2660万吨,生产总体稳定;奶类产量3650万吨,恢复到去年95%以上水平。全年畜牧业养殖总体保持盈利水平,主要畜产品供给充足,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年出栏一头商品肥猪平均净利润150元左右,每只产蛋鸡每月盈利接近1元钱,处于正常盈利区间,农民养殖积极性较好。2009年猪肉年平均价格为18.2元/公斤,比2008年大幅回落了22.5%;鸡蛋年平均价格为7.67元/公斤,比上年下降了2%。
农业部:2009年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
在发布会上,农业部兽医局局长李金祥向大家介绍了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
2009年兽医工作亮点很多,成效显著。在周边国家疫情频发、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新发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各级兽医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序开展防控工作,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暴发流行,有效保障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为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艰苦细致的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坚持中央确定的24字方针,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落实免疫、监测、流调、扑杀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今年,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等4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90%以上,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全国共监测禽流感样品421万份,口蹄疫样品175万份。我国重大动物疫情继续保持总体稳定,流行强度明显减弱,发病频次大幅降低,损失明显减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基本稳定,截至目前全国仅发生2起家禽禽流感疫情和1起野禽疫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口蹄疫疫点数下降6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数下降88%,及时控制和扑灭了新发A型口蹄疫,有序防控动物甲型H1N1流感。重大动物疫情发生频次,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创新低。
农业部:周边国家疫情对我们构成长期持续的威胁
农业部兽医局局长李金祥在今日的发布会上说,今年我们防控的成效是比较显著,但是防控形势也比较严峻。从防控成效上看,今年连续了前几年的疫情总体下降趋势,刚才介绍禽流感疫情发生了两起,亚洲I型口蹄疫发生了8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下降也比较明显。但是今年又新发生了A型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