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猪业健康养殖有关问题的研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29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24

-- 全球猪业论坛暨2009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

畜牧业健康养殖,涉及到畜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食品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由之路。广义的健康养殖,应涵盖饲养环境、品种、饲料品质、饲养技术、卫生防疫、兽药使用、粪污处理以及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环节。要求应用完善的设施,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管理,节约资源,生产安全、优质、高效的产品,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 国内外发展健康养殖的动态

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动物健康养殖,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动物福利、杜绝餐桌污染纳入管理目标。例如:⑴欧盟从2006年1月正式实施的《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办法》,强化了从田野、饲养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建立了可追溯性制度,大幅度提高了食品市场准入标准。⑵日本2006年6月正式实施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明确设定了进口食品及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暂定标准,抬高了进口农产品的门槛。⑶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国家,均制定了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世贸组织的规则也明确提出动物福利条款,其中包括动物有不受饥渴、不受痛苦和疾病折磨、生活舒适自由、屠宰过程中不得虐待、尽可能减少其痛苦等福利条款内容。

健康养殖是国际养殖业发展趋势,当前,畜产品安全卫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养猪业在我国畜牧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发展健康养殖势在必行。

2 问题研讨

2.1 规模化养猪

总体上,我国养猪生产仍以农村传统分散养殖为主.2007年,全国出栏50头以上规模场(户)生产的肉猪仅占出栏总数42.75%,四川为26%。农户分散养殖,观念和技术落后、良种化程度低、设施简陋、管理粗放、抵御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能力差、猪肉安全不能得到切实保障。只有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提高畜产品质量,才能推进生猪的健康养殖发展。所以,各地应把发展规模养殖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快发展步伐。

2.2 猪场的布局、选址、设计

2.2.1 改变观念

传统上,猪场的选址多注意避开周围环境对养猪生产不利的影响。例如,避开人类在猪场附近的频繁活动、噪声,工业尘埃及废气等,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质好、交通便利等条件,但就猪场本身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往往考虑不足。猪场对周围环境带来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性的污染及危害不容低估,如猪牺带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猪场排泄物中的二氧化硫、氨气等臭味,排泄物中存留的大量氮、磷、重金属、药残等对土地、水源和空气的污染,猪喂食及受惊时发出的噪音等。从规模化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必须考虑猪场对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寻求人类生存和养猪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探索养猪业与整个大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2.2.2 选址 猪场的选址布局要充分考虑周边的农业生产状况,为粪污找出路,力求实现种养平衡、养猪业与农业的良性循环。不同地区的土地类型和种植结构不同,需肥量也有所不同,超过耐受量则易造成污染,另行处理要增加成本。德国等欧盟国家规定每公顷土地猪的最大饲养量为9~17头。农业上,瓜果、蔬菜、牧草、花卉及经济作物、林木区需肥量大,可作为选址设场的重要因素。单个猪场的规模不宜过大,猪场与猪场间的布局不应过密。

2.2.3 污染处理 建粪棚与尿污池。猪场若设在生产季节强的农区,为保证猪场的粪污能全部还田,可建立能够贮存半年以上的粪棚、尿污水池(或沼气池),以便施肥季节供农田使用。非施肥季节储存发酵,还可利用沼气。此设计看来一次性投资略多一些,但节省了粪污处理的日常开支,有利于生态循环。此外,还需强调的是猪的干粪和尿污水一定要“干稀”分离,猪粪经发酵是优质有机肥,若经加工可作为商品有机肥出售,尿污经处理达标后可用作灌溉。

2.2.4 绿化 我国人多地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是建场必须考虑的因素,尽管如此,从防疫及生态角度应避免猪舍间距过密,猪舍间距一般应为猪舍建筑檐高的3~5倍,即10~15米,绿化面积应不低于猪场总面积的50%。值得提出的是,猪舍间距的土地及绿化面积,可种植青绿饲料,不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3 猪舍及舍内设施

猪场建设要规范,严格区分生产区、生活区、废弃物处理区(粪污、病死畜等),猪舍建筑应实用、节约成本、舍内有基本的设施设备。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注意以下几点:

2.3.1控温

冬季保温、夏季降温是猪舍建筑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要选择保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窗户关闭要严密,产仔舍及仔猪培育猪舍一定要“吊顶”。常见的热水、蒸汽、电能等多种采暖设备中,以鼓热风设备较好,在保温的同时,可增加新鲜空气,保持舍内干燥环境。夏季降温方式很多,有湿帘、喷雾抽风、猪头部滴注等方式。实践中采用屋顶喷水雾、舍内吊扇加速气体交流的方式,投资较少、简单实用,能使舍内温度下降3~6℃,舍内湿度不大。

2.3.2 饮水 自动饮水在规模猪场已经普及,仔细观察,特别是母猪限位栏,因自动饮水器安装位置不当或水压过大、漏水等多种原因,余水污染猪床地面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增加了舍内的湿度,也直接污染猪体。解决办法是舍外设减压饮水池,以免饮水喷射;饮水器位置与猪咀筒呈一条直线;饮水器下方设漏缝地板,余水不滞留地面;或饮水器下方设一横向浅沟,将余水引流出栏;市面上鸭咀式、碗式饮水器较普遍,选碗式较好。

2.3.3 漏缝地板

比较强化塑料、圆钢、金属编织网、钢筋混凝土等地板,以铸铁漏缝地板应用较为普遍。其特点是坚固耐用、成本较低;存在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猪场的铸铁漏缝地板不符合要求,漏缝间距太小、易造成粪渣堵塞,间距过大、易卡住猪蹄。更严重的是铸铁表面粗糙,光洁度不够,存有沙粒状的锐物,易划伤猪蹄的底部。仔猪吮母乳,由膝部着力,因铸件粗糙,可导致群体性的仔猪膝部外皮增生或关节化脓。母猪非哺乳阶段奶头松弛,易落入地板缝隙中,当乳房、奶头膨胀哺乳时,猛的站起,奶头从卡在粗糙锐利的地板缝中拔出,易造成外伤,严重时奶头被拔掉。所以,一定要选购标准化的铸件,光洁度要好。国外已采用金属构件外镀强化塑料的漏缝地板,国内已开始生产,可试用。

2.3.4 尿沟

尿沟要有1.0%以上的坡度,尿沟的底部要求光滑,最好沟底铺上瓷砖或凹状PVC管,可大幅度减少冲水量,降低劳动强度。若是舍外尿沟,应与屋檐下的雨水沟分离,雨水不允许进入污水池,以减少治污费用。

2.3.5 圈墙死角

水泥圈栏与地面多是垂直角度,圈内四个角落易形成藏污纳秽的死角,如果圈墙与地面交角改呈弧形,则易清洁扫净。房屋立柱应设在圈栏外,避免增加圈内死角。

2.4 良种及饲养管理

2.4.1 引种

为保持猪群优良血缘结构,猪场从国内外引种是必要的。应特别重视避免引种带来新的传染病,否则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绝不要轻信出售种猪单位的保证与证明,一定要请有资质的单位在隔离区进行检疫,隔离时间要充分,直到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放心才能合群。

2.4.2 多留精选与合理淘汰

猪场应饲养优良品种及品系,采用多留精选、加大淘汰力度。整群是提高群体优良品质和健康水准的重要措施。对个体猪而言,其周围猪群是密切的环境因素。所以,猪场应多留后备猪,通过种质性能测定加以精选,加大选择强度。此外,还要加大淘汰有损征、生产性能低、患病种猪的力度。特别是对传染性强、危害大,以及治疗成本高、患慢性病的猪,要坚决淘汰,提高猪群整体健康状况,猪场年更新率应达25%或30%以上。加快更新率要增加成本,一些企业有所顾虑,但与猪场保持最良好的种群,提高综合效益比较,是值得而必须的。

2.4.3 营养与饲养

规模化猪场必须按照标准配制日粮,实行标准化饲养。但这还不够,因为此观念的饲养目标是使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高水平,而没有充分考虑营养物质过剩及污染环境问题。现代养猪提倡通过营养调控进一步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原料的浪费,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措施包括降低日粮中以氮和磷为主的营养物质浓度、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合理使用添加物、改变饲养管理;有的猪场已应用理想蛋白的原理配制猪的日粮,在降低蛋白质浓度同时补充氨基酸;使用植酸酶提高饲料磷的吸收、降低排磷量;使用沸石、甜菜糖浆、儿茶素、丝兰属植物类添加剂减少臭味污染;添加甘露寡糖取代部分抗生素;采用有机态的生物复合微量元素取代无机态的微量元素添加剂。饲养上采用分阶段或分类型饲喂法、湿喂等减少污染的综合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2.4.4 水质

取地下水给猪饮用的场居多,部分场在建设初期曾抽样检测过水质,达标后就放心长期使用。地下水的水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水源受污染情况是动态的,所以应定期检测。检测水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保障猪的饮水安全,另一方面可了解猪场污染地下水源的可能。

2.5 防疫

2.5.1 消毒

猪的疾病控制不住,可能成为规模化猪场的首席杀手,还会影响人类健康;所以,预防性消毒应列为重要日程。消毒之前应彻底清扫,洗刷圈舍,清除粪便、秽物,减少病源微生物数量。猪舍消毒方式较多,但以选用化学消毒剂居多,常采用手压,或机械的方法喷雾消毒。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喷出的消毒液雾珠的直径大小应控制在80~120μm以下。雾珠直径过大,消毒液喷洒附着在圈舍及设施的表面,其背面及缝隙处易形成空白区,达不到全面、彻底消毒的目的;所以,消毒器械的选择十分重要。喷出的消毒剂雾珠越细越好,最好使猪舍内呈浓雾状,这样消毒液体才能充满舍内空间,全面附着、浸透圈舍各个角落,包括器械设施背面、缝隙处,达到消毒目的。此外,针对场内疫病情况,可选择1~2种或2~3种药物交叉消毒;有的场密封猪舍,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的方法消毒,效果更好。

2.5.2免疫接种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关键问题,各场的情况不同,应有针对性,不可能有一个通用的标准程序。场内技术人员,应根据疫苗的特性选择疫苗种类,制定免疫次数、间隔时间和接种途径,提高保护率。

2.5.3 药敏试验

不少猪场兽医靠临床、流行病学和病理学诊断,凭经验用药,用药量倍增,治疗效果不一定好,还可能导致药物浪费、增加成本、污染环境。建议猪场开展药敏区系调查,进行药敏试验,制订用药指南,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减少抗菌素的使用量,降低用药成本。例如,四川在几个大型猪场,用16种抗菌药物标准品及自制药敏纸片,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和沙门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硫酸新霉素、头孢唑啉、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高度敏感;而沙门氏杆菌则对新霉素、磺胺、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最为敏感。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菌株对多种药物具有耐药性,并主要表现为多重耐药性。根据药敏区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制定针对不同规模场的用药指南,不仅疗效好,而且用药成本也降低了30%。

发展健康养殖是全社会系统工程的一部分,除重视生产环节外,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执行有关产品质量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的监控,在国家法律保障、行政执行、技术支撑体系运行,并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养殖,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子仪. 从科学发展观谈引导我国养猪业走循环经济之路的战略意义。《养猪》,2004(12):12-13.

2.陈润生. 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农业.《养猪业》,2002(2):1-3.

3.王新谋. 我国养猪业的形势与可持续发展.《养猪业》,2002(2):4-8.

4.冯定远. 通过营养调控减少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饲料工业》2005(13):1-4.

5.候永顺等. 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及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国畜牧杂志》2005(6):53-54.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