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立足养猪业 共建新农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24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33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六盘山镇的草畜产业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特别是2006年以来,泾源县实施了以六盘山麓肉猪养殖为核心的草畜产业建设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镇的养猪业正在逐步、健康地向前发展。

1 基本情况

六盘山镇位于固原市六盘山脚下,因六盘山由 此而得名,全镇22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总人口24356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8.5%; 总土地面积1.81h㎡,其中耕地0.86万h㎡; 可利用天然草地0.47万h㎡ ,多年生人工种草累计流床面积7万亩以上。 境内海拔高度1608-2942米,属温带半湿润区; 年均气温6.9℃,日照时数2370小时,无霜期141天; 年均降水量641.5㎜,呈“春寒、夏凉、秋短、冬长” 森林草原类型气候特点。目前,全镇肉猪饲养量2.4万头,其中存栏1.0万头(能繁母猪0.6万头),出栏1.4万头,2008年人均养猪纯收入316元。

2 六盘山镇肉猪稳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六盘山生态环境良好,紫花苜蓿种植条件优越,发展肉猪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2.2 近几年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提高

2.3 退耕还林草以来种植紫花苜蓿面积增加,有利于养猪业的发展

据肉猪养殖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用紫花苜蓿等优质蛋白饲料转化肉蛋白是最好的技术方法。

2.4 泾源县把六盘山镇定为肉猪发展核心区

3 目前我镇发展肉猪产业的主要做法

3.1 大力宣传养猪产业的优势,使群众认识到发展肉猪业的重要性

政府通过对各站所、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宣传草畜产业的优势,各主要领导、各包村干部对所管辖的村庄进行“直接把脉”,通过各渠道、各层次、各种形式的宣传, 政策的引导, 项目的扶持等措施,使农民的养殖观念发生根本改变,由过去的单纯养殖向短期育肥、早出栏、高效益发展;由过去的粗放性饲养向集约化经营可持续发展转变;由过去的单纯饲养向现在营养全面、精料投放上转变。

3.2 大力利用项目支持,使农民养猪的基础设施得到基本完善

通过政府几年的扶持,养猪业迅速发展 。政府采取的补助标准为:每栋(6*8)的标准猪棚补贴500元,购买两头能繁母猪 每头补贴100元,猪棚内配备沼气池补贴100元,种植紫花苜蓿每亩供种子2㎏,种一亩饲料玉米补贴80元,通过政府扶持提高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通过几年的扶持,全镇已经建立标准猪棚750座,引进优良能繁母猪约克、长白、杜洛克等2000头,种公猪100头,投放饲料30吨,微量元素添加剂10吨。坚持家家种粮、 户户养猪的标准,大力发展肉猪基地项目的作用,着实扩大玉米面积及肉猪出栏量。 以扩总量、提质量、重出栏、增收入为主流;以抓落实、抓服务、强化疫病防治为保障,从而提升养猪业科技含量。

3.3 大力加强人工授精力度,务实了肉猪产业基础,增强了可操作发展的后劲

3.3.1 扩大肉猪繁育冷配改良点 多方筹资在养猪相对集中的行政村修建标准化冷配改良点12个,投放种公猪60头,并配备必需的冷配改良器械,使养猪重点村肉猪冷配受胎率达到95%以上。

3.3.2 努力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举办肉猪冷配改良培训班,培训业务人员142名,并将业务能力强、 技术熟练的业务骨干送往区内高等院校接受新知识技能培训和交流。

3.3.3 不断提高冷配改良数量和质量,改进冷配技术 采取输鲜精的输精技术,积极做好不孕猪的诊治工作。 对营养性发情母猪,免费投放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营养添加剂,指导农户合理搭配饲料,改善繁殖母猪营养元素缺乏症,并对疾病性母猪对症治病。

3.3.4 严守值班制度,为农户改良提供优质的服务 各冷配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较远村庄实行电话预约,技术人员带冷配器械上门服务,有效扩大了覆盖面。据统计,改良猪市场价每头比土种猪高100元以上,尤其是 30~40天的二代约克,售价每公斤在20元左右。

3.3.5 组建良种能繁母猪和种公猪核心区

组织专门人员进村入户,对养猪相对集中的村组的良种肉用母猪和优良种公猪进行建档立卡,并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可查到该猪的祖系。

3.4 大力开展科技养殖技术服务,提高肉猪养殖水平

在肉猪养殖专业村、示范户广泛推广肉猪科技养殖技术,增加微量添加剂、 营养元素等技术应用,推广全价配合饲料饲养技术,推进繁育和育肥进度,加大科技养殖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养殖农户科技养殖水平,通过全面实施农民创业与文明教育活动工程。 有效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分层次对村干部、防疫改良人员、养猪大户、进行设施养殖改良繁育和饲料加工调制等实用技术培训。 培养了一批用的上、留的住、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年分层次培训0.8万人。通过接受培训农民的带动,有效提高了农民科学养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3.5 大力加强动物防疫免疫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预案和动物防疫储备制度,认真落实防疫目标责任制,把动物防疫作为政府考核部门和乡(镇)的重要指标。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政府保密度、 业务部门保质量,加大动物防疫执法、 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开展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确保动物防疫免疫率、 标识率和免疫抗体检出率均达到100%,抗体保护率达到70%以上,确保我镇养猪业健康有序的发展。3.6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使养猪业扩量提质增效

立足龙头企业带动,充分发挥六盘山综合养殖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龙头企业达产达效。完善养猪专业合作社章程,建立“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市场运做模式,发挥合作社连接市场、农户和企业的优势,推广“以种促养、以养促围、以围促养”的模式。几年来共建肉猪科技养殖示范村12个、养殖专业村6个、培育养殖大户600户、养殖园区4个、育肥园区2个、园区饲养量达到300头以上、修建交易市场1个、屠宰场1个。发展良性循环模式,实现养猪业由量的扩张向 质量、效益和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从而减少污染,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我镇肉猪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成为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生产门路,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如规模小、经营分散、管理落后、资金不够、投入不足、技术服务不配套、科技含量低及“合算就养,不合算就不养”等观念的影响,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4 几点建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领导、 大力宣传,培育龙头带动发展,完善肉猪产业化生产体系,扩大优质饲料来源,不断完善饲料管理体制,逐步做 到“用量标准化、饲养管理科学化、推广优良繁育化”。

4.1 加强领导,多措并举,稳步推进

首先要科学地宣传、组织、谋划、指导养猪业发展,认真负责的抓,使农民不断增加知识、更新观念、 科学饲养。

其次既要有一种推动养猪业快发展、大发展的紧迫感,又要有一种科学的发展观、绩效观, 落实国家给予养殖场户扶持(信贷)奖励机制和能繁种猪补贴等优惠政策,落实防疫经费,协调村户的防疫,真正做到“政府保密度”的职责。

再次要立足当前、 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要不断地扩量、提质增效、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4.2 培养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化体系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镇提出了一些鼓励农民发展的优惠政策,并且把它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大多家庭养猪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主要形式和结构。要树立大畜牧、大产业、大发展的观念,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创新养猪业发展的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种资源,培育一批业务市场开拓能力强、 产业竞争力强、 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同时加大对六盘山综合养殖有限公司的扶持,鼓励企业采用一流的设备及工艺技术,开发新产品、 走精加工之路; 加快壮大合作管理组织、 行业协会养猪大户的队伍,使他们应用现代科技信息发展养猪业。

4.3 扩大饲料来源,实行科学饲养管理

饲料是肉猪发展的基础。目前大多家庭养猪户使用以紫花苜蓿为主,同时加配全价饲料,但缺少青绿多汁饲料。缺乏青绿多汁饲料时,易引起猪消化道疾病,影响产仔率和产肉量。在种紫花苜蓿和玉米的同时鼓励农户多种植青绿多汁饲料如胡萝卜、饲料甜菜等,以补充青绿多汁饲料的缺乏;同时将全价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搭配喂养,既做到了科学饲养,也减少了动物的发病率,还能适时配种、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4.4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快速持续发展

各级财政要落实一定的资金作为草畜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农业部门要围绕我镇草畜产业建设,继续积极申报示范项目;各级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养殖大户、示范村户,要根据畜牧业生产特点调整信贷管理期限,放宽畜牧业贷款期限;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各种筹融资形式,广泛开辟投融资渠道;发动全社会和广大农户从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对畜牧业特别是初级阶段的投入;转变养猪业生产方式,确保养猪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健康有序的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