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加快规模养殖进程 确保畜禽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20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1

在千家万户散养大量减少的情况下,要确保我市肉蛋奶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规模养殖小区、标准化养殖、转变畜牧生产方式才是唯一的出路。近年来,我们以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为着力点,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突破口,以加快畜禽产业化经营为发展方向,突出抓好优质肉猪、优质肉牛、高效乳业、特色畜禽优势产业,促进了我市畜牧业持续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肉类总产量66.99万吨,居全省第二位。今年我市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至8月底,全市实现肉类总产量43.3万吨、禽蛋产量6.8万吨、奶产量7389吨,同比分别增长2.9%、3.8%、7.8%。

一、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我市畜牧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的法宝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坚持科技助农增收和严格畜禽产品安全监管,按照“南禽北牛全市猪”的思路,大抓特色畜牧业发展,切实推进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

1.良种饲养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以来,我们狠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生猪质量工程、优质肉牛良繁体系建设、高效乳业等项目,加速推进了良种推广进程。全市推广了生猪外三元杂交技术,已建183个生猪人工授精站,已有取得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制种场12个,小型二杂母猪制种场42个,达到了年生产合格外种猪3万头、二杂母猪10万头的生产能力,2008年全市生猪三元杂交面达88%(其中外三元杂交达62.8%),比2005年提高16.3个百分点,位于全省前列;推广了优质肉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技术,建立完善了三级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全省2005年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广我市牛改经验。据调查,我市一头能繁母猪年提供优质肉猪达18.5—21.3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头),90公斤出栏期为165—173天,比2005年以前缩短70-90天,每头育肥猪去年获得200—300元;自繁自养达600—800元。杂交肉牛18月龄出栏体重可达420千克,每头增收1500多元。其它畜禽良种推广进程不断加快,在全省畜禽繁育改良工作综合评比中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

2.养猪新技术在全市全面推开。生物发酵床养猪法又叫垫料养猪法、懒汉养猪法,它是一项生态养殖新技术。我局于今年4月中旬,在达县、开江县召开全市畜牧生产现场会,对生态、高效的生物发酵床养猪新技术进行了学习研讨和逐步推广实施,养殖业主推广实施该技术积极性较高。截至7月底,我市已有38户生猪规模养殖场采用生物发酵床技术饲养,已出栏生猪8000多头,现存栏生猪1万余头。特别是大竹县把畜禽规模养殖污染与循环经济、生态养殖技术指导推广相结合,成效显著。目前大竹县采取“一改两分三配套”模式,已有22家采用传统养猪技术的业主转型实施生物发酵床技术养殖,并取得了低投入、高收益、无污染的效果,尝到了生态养殖新技术的甜头,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3.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新进展。我局坚持把发展农民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作为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和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户市场竞争能力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农民走合作之路。截止目前,全市“农民办、农民管、农民受益”的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至111家,入股社员13046人,带动农户258646多户,会员人均增收1500元,其中大竹星火禽业协会还被评为全国百强协会,大竹县绿海生猪协会被评为四川省百强协会,呈现出“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的可喜局面。

4.适度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发展加快。在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上涨、动物疫情严重、大量散养户弃养的不利情况下,我们深入落实国家扶持政策,以152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扶持的规模场为重点,大抓适度规模养殖,畜牧生产方式较快转变,至6月底,全市饲养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4825户,饲养肉牛10头以上的养殖户680户,饲养肉羊30头以上的户(场)515个,饲养蛋鸡500只以上的户(场)635个,出栏肉鸡500只以上的场(户)1083个,生猪、肉牛、家禽为主的主要畜禽规模养殖的比例已达35%以上。全市生猪养殖小区建设较快发展,我们严格按照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的要求,建立了有一定规模、较为规范、严格管理的生猪养殖基地,截止7月底,全市生猪养殖小区已达49个,共805户农户,年出栏生猪131921头。

5.乳业产业化有了良好的开端。针对过去我市乳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奶农养殖效益低下,奶源基地萎缩的严峻现实,2006年以来,我致力于引龙头、扩规模、创品牌、增效益,极力解除发展奶业的制约瓶颈。牵线搭桥重组龙头企业,促成天友西塔乳业合作成功。经过我们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对外招商引资,2007年7月,实力雄厚的重庆天友乳业公司成功兼并了我市西塔乳业,新组建四川天友西塔乳业公司。帮助重新制定奶业发展规划。我多次带队调研,提出了“一点一线”发展战略,经2008年7月市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市政府制发了《关于推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达市府发[2008]19号),提出了扶持发展25个奶牛基地的财政政策和5年实现存栏奶牛3万头、奶产量10万吨、把达州建成川东第一大奶牛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我们通过在宣汉召开专题会和奶农座谈会等,督促重庆天友兑现了扶持奶牛生产的八条承诺,投资4000多万元兑现了兼并前的拖欠奶款,提高了收购奶价,落实了补偿政策,加强了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2008年全市新增奶牛1028头,其中存栏2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8户。

6.特色畜禽产业快速发展。我们因势利导,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发展旧院黑鸡、开江白鹅、獭兔等特色畜牧产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是旧院黑鸡产业已初具规模,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目录,旧院黑鸡(蛋)已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和注册商标,已成为我市、乃至全省特色畜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在万源市建立旧院黑鸡养殖专业村5个,饲养旧院黑鸡100只以上的农户达到245户,其中养殖5000只以上的规模场达到4个。

二、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畜牧业正处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畜牧业发展面临科技含量低、动物疫病防控难、养殖户抗市场风险能力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土地分散经营和养殖污染不利于规模养殖发展、畜产品质量隐患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转变畜牧生产方式为重点,计划每年新增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场1000户以上,新增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肉禽场500户,新增10头以上的奶牛场100户,为实现以上目标,特就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组建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安排地方粮储备,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可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专业担保的放大功能,调动和聚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提高支农资金的履盖范围、使用效率和惠农力度。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的原则”,我市拟由财政部门联合各县(市、区)财政共同出资,广泛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注入,建立农业信用担保公司,面向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种养殖农户,为其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提供高效快捷的信用担保服务,解决制约我市“三农”融资担保瓶颈问题。粮食、畜牧、农发行应积极运用地方储备粮计划,安排支持饲料加工企业、种畜禽场、大型规模养殖场搞好粮食的储备轮换和饲料加工,推行“六方合作”机制,带动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

2.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良种良法、圈舍改造和粪污处理为切入点,引导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为方向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推进畜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坚持适度规模养殖,鼓励以年出栏生猪100头、肉鸡12000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年存栏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专业养殖户(场)。全面推行健康养殖,严格执行场地环境、引种育种、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等生产技术规程,不断规范养殖过程记录,逐步实现全程受控养殖。

3.强化经济合作组织,做到五个加快。加快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努力培育专业协会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把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培育成推动规模养殖和畜禽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力量。加快养殖小区建设。要引导养殖户采取多户联建、股份制合建、养殖大户单建或加工企业兴建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快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步伐。抓住东部沿海城郊规模养殖场外迁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引资建设小区作为加快推进规模养殖的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养殖带头人的培训。结合实施“阳光工程”,把培养农村规模养殖、畜产品购销带头人作为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壮大畜产品流通队伍,开辟销售渠道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农村养殖业带头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调动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积极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以养殖业为纽带的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林—草—牧—沼—菌”、“牛—沼—菌”、“猪—沼—菌”等多种循环经济模式。延长畜牧产业链条,增加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清洁养殖、清洁生产,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协调龙头企业、各类养殖协会、中介组织、交易市场与养殖户的利益关系,使他们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以产业化的规模优势,提高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严把“四关”,确保畜禽产品安全。严把市场准入关。重点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严格审查,严格淘汰,严格打假。严把养殖过程关。全年建成无公害畜产品基地15个,抓好名、优、特畜禽产品地理标识认证备案工作,组织千名科技人员包大户包场活动,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养殖。严把检疫关。对出栏畜禽严格实施到场、到户、到点检疫,凡未经检疫的产品一律不准上市流通。严把监测关。特别是加大对饲料、兽药和畜禽产品的抽样监测力度,确保“三素两精”和24种违禁药品残留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严格查处不合格的饲料、兽药等畜禽投入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