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力转变生产方式。按照现代畜牧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的要求,以国家生猪规模养殖的技术规程为标准,全面推行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生猪生态养殖小区300个,100头以上养殖户近9000户。
二、大力促进科技攻关。通过县区畜牧部门或当地养殖协会牵线搭桥,与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畜牧兽医专家,适时解决我市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加快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结合全市畜牧业灾后重建规划,以“母猪工程”为载体,科学合理布局生猪良种繁育场(点),逐步建立市、县完整的良繁体系网。目前,全市已规划建议14家规范化的外种猪扩繁场,可年产二杂母猪10万头以上,全市生猪良种供应骨架初步形成。
四、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加强生猪引种监管,强化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检疫,落实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生猪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措施,做好养殖场所的消毒和病死生猪的无害化处理。
五、落实生猪发展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支持生猪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着力做好能繁母猪补贴和生猪保险政策的落实,切实降低养殖户的市场风险。今年,全市已兑现能繁母猪补贴资金2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