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建设现代畜牧业必须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14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2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传统畜牧业改造,建设发达的现代畜牧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结合安徽省阜阳市实际,笔者认为,建设现代畜牧业必须在规模化、标准化基础上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阜阳畜牧业发展现状阜阳市是畜牧业大市,畜牧业产值产量在安徽省位居前列。据统计,2008年,阜阳市畜牧业产值达118.8亿元,同比增长24.5%,占全省畜牧业产值的15%左右,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37.8%,比2007年提高4个百分点,超出预期增幅2个百分点。实现畜牧业增加值55.1亿元,同比提高23.8%,增幅高于农业增加值3.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400元,比去年人均增收265元。黄牛、生猪、山羊出栏率分别占全省的22.5%、17.7%和19.8%。

2008年,围绕“二带三线”已建成12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全市万头猪场20个、千头牛场10个,分别新增8个、4个;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户)3万多个,全市规模养殖比重达55%,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引进良种猪2万多头,新增市级以上畜禽良种场6家,畜禽良种率达80%以上,仅良种更新一项,年增效益在5亿元以上。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阜阳市畜牧业科技含量逐步提升,畜禽良种普及率、出栏率逐年提高,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品种优化、规模扩大、数量增加、质量提升,为畜牧业良性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阜阳市在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于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畜牧业生产模式仍未适应产业化发展需要阜阳市目前以农户分散饲养和小规模户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使得分散的养殖户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专业性的经营组织之外,很难兼顾畜牧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与国际、国内市场接轨,再加上其经济实力脆弱,难以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尚未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区域化布局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阜阳市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集团相对较少,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效益不高,加之内部机制不完善,带动力不足。此外绝大多数畜产品为初级产品,畜产品质量与国际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尚有差距。

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链条较脆弱产业化最终利益的分配以加工和流通环节受益居多,企业与农户的合作经营机制尚不完善,风险共担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合同约束力较弱,企业与农户在一定程度上“连产不连利、连体不连心”。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全市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省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覆盖面不宽、质量不高。个体规模小,参加的农户数量不多,自身力量薄弱,与农户联系不紧密,市场开拓与竞争力弱,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近年来,对农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发展关注较多,但对健全农业产业化体系、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重视不够。

加快产业化进程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

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是现阶段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畜牧业区域化、专业化和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畜牧业是阜阳市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两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实现畜牧业产业化是畜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出路和最佳途径。

从畜牧产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加快产业化进程当前,畜牧业产业化已日益成为畜牧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对畜牧业科学发展发挥着与日俱增的作用。在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工业化、产业化的思路指导畜牧业科学发展,重点突破规模养殖、加工储运、市场营销,以利益互补的形式将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连接起来,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机制,提高畜牧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从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角度加快产业化进程近年来,阜阳市畜牧业规模化推进迅速,但总体来看还是以小规模户和散养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养殖户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能有效克服养殖户的小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帮助养殖户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从促进农户持续增收角度加快产业化进程虽然现阶段养殖比较效益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从长远看畜牧业比较效益较其他非农产业仍显较低。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深加工使畜产品实现重复增值,通过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经济利益分配机制,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农户除了可以获得养殖业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从而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角度加快产业化进程阜阳市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畜牧业仍将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从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不断加强畜牧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随着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逐步配套,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必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分流和就地转化。

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建议

及时制定科学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及时制定阜阳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远景规划。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原则,实施区域布局,明确主导品种,建设生产基地,创办畜牧园区,培育名优品牌,打造支柱产业,以促进畜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推进全市畜牧业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优质畜产品供给功能区目标稳步迈进。

加大对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和扶持力度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畜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制定基础设施投入、价格保护等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支持保护政策以及税收、信贷、用地、审批和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的产业导向政策。对有利于农民从畜牧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的各种经营形式都给予支持,鼓励发展各种体制的养殖、加工、流通企业,努力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提高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尤其是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抓住动物性食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的有利时机,大力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龙头企业给予财政贴息和财政补助,对能给农户带来实惠的龙头企业不分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多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科学发展。

大力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应立足现实,以农民自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为依托,以利益联系为动力,加快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现有专业合作组织应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帮助其完善各项制度、运行机制以及帮助开展纵向横向合作。同时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创办领办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创新和完善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创建采购、运输、销售等组织,为当地畜牧业生产提供配套服务。创新和完善各类跨区域的畜牧产业行业协会,对专业对口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进行引导、协调和规范,促进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及贸易一体化运作。

大力培训现代畜牧业从业者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基础上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离不开广大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现代畜牧业从业者。围绕畜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加大对养殖场户的科技指导和服务,继续加大对畜牧业业主的技术培训力度,使广大养殖业主成为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并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畜牧业经营者。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由于我国养殖户大多还停留在重技术、轻市场的阶段,而市场又没有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缺乏期货等专业避险工具,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建立畜牧业风险防范机制是当前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风险防范机制应涉及肉类、奶业等主要畜产品储备、肉禽蛋奶的最低保护价、扩大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范围、防疫、捕杀和补偿等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一方面借助市场机制促进畜牧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另一方面仍要加大政府的宏观调节力度,将顺周期的调控政策改变成反周期的调节,“双保险”促进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