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绵阳:沧桑巨变看梓州畜牧业六十年之奋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18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3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步伐,三台畜牧业历经风雨走过了六十年。回首六十年之历程,三台畜牧史上不乏坎坷、风雨和徘徊,但留载于史册更多的却是畜牧人充满智慧的奋斗、拼搏以及致力于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不懈努力。时至今日,六十年的奋斗与艰辛,真可谓是“科学发展六十年,沧桑巨变换新颜”。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的丘区农业大县——三台,历有“穷不离猪,富不离书”之说。解放前,畜禽养殖是我县广大穷苦百姓的重要生计来源之一。解放后,三台的畜牧业在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紧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不断壮大和发展。它没有被不同时期的社会体制变革之车轮淹没,相反它破茧而出、茁壮成长。六十年前“养猪积肥添衣交学费、养牛犁地与耕田、养禽卖蛋称油盐”的家庭副业型自给半自给小农经济现象,已定格在老一辈人的记忆深处,成为闲余时向儿孙对比新旧生活巨大差异的谈资!今天的三台畜牧业在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上已今非昔比,昨日的小农经济一跃到今天的专业化、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主的现代畜牧业,这一步,在几代畜牧人的不懈坚持和奋斗下走了整整六十年。如今,畜牧业已一跃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正确路线和政策的引导下,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畜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重规划、调结构、建基地、保质量、抓大户、强龙头、延链条、增效益,与时俱进,依靠科技进步,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稳步发展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及小家禽畜生产,使我县畜牧经济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社会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畜牧经济实现了巨大飞跃,为农民致富增收,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截止到年底,全县生猪存、出栏量分别由年的万头、万头上升到万头和万头,分别增加,年递增率分别达;家禽饲养量由万只发展到万只,增长,年递增率达;牛、羊饲养量分别由万只,分别增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升到,净增个百分点,畜牧业彻底由副业变为主业,畜牧经济真正撑起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半边天。

纵观三台畜牧业六十年之历程,无处不尽显科技推广与应用的光辉。自年建立三台白猪场以来,全县就开始了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并取得重大成效。年首次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和繁殖杂交牛,并作为全省重点县为全省培训了大量技术人才,被国务院授予耕牛人工授精工作先进县称号。同时,在耕牛人工授精站基础上按照实现三化(人工授精化、全部良种化、全配满怀化)的目标要求,建立了猪、羊、鸡人工授精站、点,形成了覆盖全县的人工授精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和畜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生猪出栏率、瘦肉率,加快了生猪养殖的商品化进程,先后被列为奶牛牛源与综合利用基地县和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据统计,年出栏肉猪头以上的养猪户户,为户的倍。全县生猪饲养量稳步上升,年存栏万头,出栏肉猪万头,分别比年增加,出肥率提高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进入新世纪,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已逐步形成和完善。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以及良种补贴政策的落实,初步形成了以良种繁育场为中心,扩繁场、商品场(户)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和以县级集中供精站为核心、个家畜人工授精站为节点、个发精点覆盖全县的猪人工授精网络,到年底,全县二杂母猪占存栏母猪的以上,牛羊杂交改良面达,禽兔良种推广面达以上,畜牧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为全面推广生猪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随着荷兰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零排放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以及无抗饲料等新兴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我县现代畜牧业养殖的科技含量不言而喻。

纵观三台畜牧业六十年之历程,无处不彰显着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理念。六十年后的今天,诸多如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产业化等等新名词充斥于畜牧产业发展中,正是这些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改变了畜禽养殖的模式和结构,多种养殖和特色养殖等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更是为我县畜牧产业发展添上了浓浓的一抹色彩。近年来,三台畜牧业发展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年底,全县各类养殖大户达到户,其中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养猪场个,存栏蛋鸡万只以上的个、存栏鹅鸭只以上的户。全县已初步建立了绵(阳)三(台)路、三(台)中(江)路、三(台)大(英)路、绵(阳)盐(亭)路等四条优质生猪产业带和个市、县级优质生猪基地镇乡、个优质肉牛基地镇乡、个优质鹅鸭基地镇乡、个优质獭兔基地镇乡。打造了建平、西平、刘营和古井个生猪养殖示范园区。今天,三台畜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等方面已掀起了新的篇章。年底,随着我县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全县构建了全新的动物疫病防控保障体系,设置了个基层派驻机构和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兼疫情监测员。人员、工作、重大防疫经费全部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在实施“放心肉”、“放心奶”等民心工程中,畜牧人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职能职责。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而一个产业的发展,只是展示国富民强的一个小窗口,推开这扇小窗口,我们无不感受到新中国的强盛与伟大,无不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无不感受到身为畜牧人的自豪。既然历史垂青,让我们有幸赶上了畜牧产业大发展的好机遇,那我们就只有早日实现三台畜牧强县的新跨越,在三台畜牧史上留下我们这代畜牧人为之努力和奋斗的足迹,并以此向祖国致敬、向人民致敬!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