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汾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三县建设总目标,将发展畜牧养殖产业作为农业“三大基地”建设内容之一,以发展特色养殖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做到规模标准、政策扶持、工作措施三到位,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规模标准到位。为使全县畜牧业发展壮大,县上积极鼓励农民建设高标准的鸡、牛、羊、猪等养殖区,发展规模养殖,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已有佃坪乡徐庄、勍香镇它支等3个千头牛养殖区,刑家要乡盈村、僧念镇涧子里等3个千只羊养殖区,团柏乡枣坪、和平镇西沟等10个千头猪养猪区,永安镇窑铺、对竹镇对竹等5个万只鸡场。涉及60多个自然村的1425农户,有效地带动了畜牧产业的发展。
政策扶持到位。为加快全县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县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每年设立200万元畜牧养殖资金扶持规模养殖户,通过提供资金扶持、加强技术服务等措施,有力地推动畜牧产业持续发展。除对大型规模养殖户补贴外,对于小型规模养殖户,牛存栏10头以上,每头能繁母牛补助200元;羊存栏100只以上,其中能繁母羊50只,种公羊1只,每只能繁母羊补助50元,种公羊每只补助200元;猪存栏30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猪3头以上,每只能繁母猪补助100元;存栏蛋鸡2000只以上,验收达标后,每户补助2000元;养兔户要求农户达25组以上(1公3母为一组)验收达标后,每组补助60元;每改良1头黄牛,政府出资100元。
同时,在巩固原有规模鸡场、猪场、兔场的基础上,县上还将加强防疫、检疫监管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指导养殖户严格程序免疫和消毒制度,重抓基础免疫、疫情监测、动物检疫和监督执法等环节工作。对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了各种重大疫情的应急预案,制定了疫病诊断及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对全县14个基层畜牧兽医站进行整合、重组,改善办公条件,调整充实人员,确定工作职责,落实工作经费,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
工作措施到位。县上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搞好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县上成立了由县人大主任为组长的畜牧养殖业发展领导组,明确职责,任务到人,并把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各乡镇(区)工作的一项主要指标。积极组织力量,广泛向群众宣传国家近期的相关扶持政策。县乡村三级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包乡、包村、包场、包养殖户,包项目责任制,指导养殖户搞好圈舍建设,良种引进以及饲养管理,做好防疫、治病、消毒工作,真正为养殖业发展保驾护航。坚持“实用、有用、会用”的培训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积极鼓励各乡镇、村按地域、按行业成立养殖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制公司等经济组织,为广大畜牧养殖户提供场地规划、良种引进、饲料供给、程序免疫、养殖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县委、县政府对各畜牧业生产的各种经济组织在政策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对畜牧养殖户的有关优惠政策和办法,也可通过畜牧养殖各种经济组织进行落实和兑现。目前,全县已有僧念镇岭南绿晋源、佃坪乡顺天源、永安镇天水等10多个农牧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