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猪价下跌调控预案’自出台以来,对猪价波动预警调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通过实践,该‘预案’在执行中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日前,四川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建议,建立全国分级分区域的响应机制,设立常备性生猪价格调控专项基金,而扶持生猪生产的补贴资金应突出重点,调整“普降甘露”的补贴政策。
国家进行冻猪肉收储,对稳定猪价起到明显成效。由于各地生猪生产及发展现状不同,生猪、玉米价格在某一时段存在差异,各地所处预警区域也不相同。6月中旬,当全国还处于三级响应范围时,四川已进入一级响应一个多月了,而中央却不能及时对四川单独实施一级响应的补贴政策。“预案”规定,各地要根据本辖区生猪价格所处预警区域相应启动响应机制,但在地方政府冻猪肉储备由同级财政给予承储企业适当补贴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考虑财政问题而晚启动或不启动响应机制或虽启动但不到位,调控力度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要建立全国分级分区域响应机制,当猪粮比价进入哪一级响应时,应由各地及时启动哪一级响应,避免延误调控最佳时机。对不按规定及时启动响应的,中央可相应减少对其资金支持。同时,要建立中央、省、市三级常备性生猪价格调控专项基金,基金规模应根据启动生猪价格一级响应机制的需要测算,并常年保持这一水平。
防止猪价剧烈波动,关键在生产环节,必须保证生猪生产稳定,确保市场供需均衡。当前散养为主的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规模养殖是稳定生猪生产的有效方式。建议国家调整“普降甘露”的补贴政策,把资金重点用于扶持规模饲养和良种饲养上,提高资金利用率,优化生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