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采用工厂化方式,饲养尽可能多的猪群,从而获得最大利益回报,但是经过高度选育的猪群对疾病的特异和非特异抵抗的免疫记忆逐代减少,同时有限的空间和较高的饲养密度进一步加剧猪群抵抗力的降低。健康是养猪的基础,也是保证猪群生产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猪场一般采用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注射、用药等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但由于这种被动的防御方法出现失控现象在猪场经常发生,尤其是仔猪,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规模化猪场构建一个生物安全体系,防范有害病源的侵入传播,降低感染压力,减少药物和疫苗的使用,为提供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善动物亚健康状况,提高动物生长和生产性能,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是二十一世纪养殖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就是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是一个猪群疾病控制整体管理策略,通过它来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并且从现有环境中去除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是一种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方法。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猪场爆发疾病的风险,这是国外发达养猪业国家若干年前形成的共识。在我国必须强调树立“生物安全”观念,从根本上减少和依赖用药物来防治动物疫病。
一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主要内容:
1 防止猪场以外有害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进入猪场;
2 防止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在猪场内的传播扩散;
3 防止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虫)传播扩散到其他猪场。
二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1 猪场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建总体规划和环保的要求。猪场内应合理设置对外工作及生活、生产、饲料加工、兽药和化验、消毒、隔离、污水处理和无害化处理等功能区,且各功能区应相隔一定的距离,并各自建围墙与四周隔开。
2 猪舍的设施因猪群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必须是有利于猪群的生长发育、清洁卫生和消毒。
3 规模猪场的消毒设施从外到内,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应的消毒规程,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4 建立和完善安全免疫制度,目前生猪养殖尚未有统一的免疫程序,规模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应根据本地区、本场的发病及流行情况灵活确定。
5 严格控制猪场药品使用,对卫生保健品要做到严格使用种类、用量、时间、配伍和范围,以减少药物残留,保证猪肉安全,真正做到安全绿色优质。
6 完善防疫基础设施、全面有效消毒、切实安全免疫、严格控制猪场投入药品的使用是目前规模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人员的技术培训、安全引种也是生物安全体系中必须注意的重要方面。
总之,生物安全的全过程都是围绕预防传染源进入猪场和控制疫病在猪场内的传播展开的,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对于养猪生产者和兽医来说,防止病原侵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挑战,一旦发生疾病感染,猪群健康会受到影响,猪场就会蒙受经济损失,尤其是,如果某种外国的疾病突破本国和本场的生物安全防线,将会对全国的养猪业带来破坏性的冲击,养猪生产者必须为自己的猪场设计一套有效的生物安全系统,这不仅关系到自身利益,也关系到养猪同行的利益,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可防止疾病从一个猪场传到另一个猪场。随着畜牧生产者对生物安全体系观念的深刻领会和自觉运用,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猪场的生物安全,以使猪场可持续发展,必将给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对防制猪传染病的发生,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出口竞争能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