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刘永好入渝打造农牧企业 南方集团如何与强敌过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25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276

吃了睡、睡了长,那是猪的特权;买个猪仔、卖头肥猪,那是农民的如意算盘。而真正的生猪养殖产业绝非如此简单,稍不留神,你就会成为别人棋盘上的棋子。就算你投了巨资加固城池,到头来也可能毁于一旦。在生猪养殖这个机会稍纵即逝的产业里,对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猪可以不考虑,但投资者却必须谨慎。

“新希望”挥师重庆

几经波折,新希望集团近日在重庆高新区拿到了一块建设饲料生产基地的土地。刘永好自己叙述,拿到这块土地“颇为不易”,乃至惊动了重庆市委市府高层领导。

新希望集团是国内农牧产业的龙头企业,旗下共有400多家厂,其中有几十家已经走出国门,在东南亚等国落户。这些厂,大部分都是公司人员去开拓的,为何在重庆项目上,刘永好要如此费心呢?难道就仅仅是为了建设西部最大的饲料厂,售卖饲料吗?

事实上,建设饲料生产基地,只是刘永好在“重庆一盘棋”上落下的一颗子。接下来,他还要建养猪担保公司、种苗培育公司、养猪技术服务公司和屠宰加工厂。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在重庆投资建设“为生猪养殖提供服务的完整体系”。

刘永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半遮半掩,“我们的下一个五年计划是成为世界级的农牧企业,重庆将是我们养殖产业运作模式的试验基地。目前重庆的计划刚刚展开,暂时不便对外宣传过多细节。”

信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刘永好在四川乐山攻城略地已经大获全胜,此时此刻,其在重庆排兵布阵、动作频频的背后,是新希望集团谋划的一系列扩张计划。据新希望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在西南试验成功之后,他们还将继续挥师北上,把同一模式复制到东北、华北地区。

  收编荣昌养猪企业

刘永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来渝不会大规模地建设生猪养殖场。在其新模式中,获得生猪源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收编,二是扩编。

收编目标已经锁定,首选对象是重庆的传统养猪大县荣昌。在刘永好看来,这个养猪大县不过是一些养殖散户的集合,养猪规模偏小,产业链也不全。

年出栏300头生猪,是划定规模养殖的下限。而荣昌全县上线养猪企业只有300家,年出栏规模仅占全县总量的一半。

对此,荣昌县畜牧局副局长成静坦言,现在全县的规模养殖企业只是“初具规模”,算不上真正的规模养殖。从抵御风险的角度来看,养殖规模几百头的企业根本不具备抵御、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从去年开始,受猪肉价格下跌影响,全县养殖企业陷入全面亏损,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不仅如此,养殖企业建设猪圈的土地大都是租来的。没有产权证,也就无法去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受资金短缺的困扰,养殖大户很难再扩大养殖规模。到目前为止,猪肉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荣昌的养猪企业也是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这种行情对刘永好来说,却是一次绝佳的扩张机遇。在他眼中,荣昌就是第二个乐山。

  发挥资金杠杆作用

从今年上半年起,新希望开始进军乐山,对当地闲散养殖屠宰大户实行收编或扩编。但无论是哪种形式,新希望都要为其融通资金。这样一来,如何让银行资金进入就显得尤为关键。

去年年底,由新希望控股60%的乐山新兴农牧担保公司及乐山新希望农牧公司同时成立。到目前,担保公司有注册资金2000万元,明年打算增资到4000万元,最终目标是1亿元。

胡永忠告诉记者,担保公司已和农行签订全赔付协议,融资利息较低,年利率5.84%。如果农户或企业违约,则由担保公司承担所有还款责任。

据其介绍,担保比率在1∶5~1∶10之间。2000万元的资本金,至少可担保1亿元贷款。养猪周期一年2.5次,那就是2.5亿多元;如果农户诚信度好,担保比例还可以放大到1∶10;如果以后达到1亿元注册资金,就可以为养猪体系融资25亿元。

新希望模式的另外一环是整合原有资源,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养猪业。

“集团不会自建种猪场,我们只要控股权,其他股本从有意向的投资者中募集。”胡永忠称,在种猪场这一环节,其自有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的比例接近1∶1;而在托管、代养和与养猪合作社合作环节,自有资金的撬动作用可达1∶4倍以上。

“依靠金融的杠杆作用撬动银行资金;用资源整合方式撬动社会资金,加在一起,自有资金的效力能明显提高,这是新希望新模式的核心原理。”

  追求行业复合利润

养猪行业是高风险、高投入、高毛利行业,每隔三五年就有一次市场波动。从2007年到2009年,养猪行业经历了一次罕见的过山车行情。期间,许多企业投资生猪养殖,最后大多数无果而终。究其原因,一是投入不够大;二是投资环节的把握不好。

在猪肉养殖加工产业链上,养殖环节利润最高,风险也最大。数据显示,屠宰环节利润为3%~4%,而养殖环节,成猪利润有40%~50%。胡永忠告诉记者,荣昌养殖

企业之所以亏损,就是因为其只知道养殖环节利润最高,而忽视了养殖环节风险也最高。

现实情况是,各种疫情及市场波动的后果都由养殖环节承担。饲料企业可以减产,加工企业可以停产,唯独养殖企业不能停工。生猪养殖周期长,也决定了这个环节风险最大。

认识到这一点,企业纷纷开拓上下游产业链条,用纵深产业来抵御市场风险。在他们看来,在种苗、饲料、养殖、屠宰、肉食品整条产业链中,行业复合利润加起来很高。在正常情况下,一头猪的毛利为200元,好的时候为400元,最好的时候有600元,而在2007年那种极端行情下,复合利润竟高达1000元。

胡永忠认为,虽然现在养殖环节已亏损一年,但每头猪的复合利润仍然有150元。在市场进入低谷时,若能压缩各个环节的利润空间,可以让整个产业链保存下来,等行情转好的时候,迅速反冲。“一条龙运作,是新希望集团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来自产业链的交锋

目前,我国各地养猪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都不大,在生猪养殖的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也都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产业集中度不高。

去年,本地房地产大腕南方集团宣布,在涪陵新妙镇投资兴建南方集团金山谷农牧有限公司,总投资22.8亿元,总面积1000亩。据称,投产后将形成猪肉类完整产业链,到2011年达到100万头的养殖规模。目前,该基地已经投产。

南方集团项目高层经过分析认为,单一进入猪肉产业链的养殖环节,不利于抵御市场风险。基于此,该集团打算投入1.6亿元,修建两个大型屠宰场,并配备大型冻库及物流车队。其建设饲料加工厂方案,已列入今年发展计划;考虑到后期200万头出栏肉猪的销售压力,一座食品加工厂建设项目,也已开始规划论证。“国家规定的冻肉存放期限为一年。这一年时间,足以让我们平衡价格的波峰和低谷”。

信报记者了解到,南方集团涉足养猪业的资金来源为三三结构:即自有资金1/3、战略投资1/3、银行资金1/3。为防范市场风险,南方集团筹备了整个产业链体系的建设。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有时候,风险并非来自市场,而是来自竞争对手。远交近攻的战术在商战中也是屡试不爽。如果按养殖规模的差距来衡量远近,规模养殖户和初具规模养殖企业,自然是新希望远交的对象;而投入高规模大的企业,则会成新希望近攻的对象。

“重庆的某些企业,只知做大产业链能降低风险,却不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在我看来,它们能守住一地就不错了,而我们则会四面开花!”乐山新希望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忠这样认为。

在这样的形势下,新希望分别布局乐山重庆,必然为西部养殖产业带来无穷变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