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黑龙江省猪肉收储显现调控威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27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162

为防止猪肉价格剧烈波动,稳定生猪生产,保护养殖户利益,2009年6月13日,商务部紧急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并在部分地区开始收购猪肉,决定首批12万吨的国储收购量。黑龙江省也在近期启动了冻猪肉收储计划,这一利好消息让很多养猪户长长松了一口气,已经长期低迷的猪肉价格也开始出现明显反弹。6月24日,哈市市场上的猪肉平均价格为每斤8.2元,相对于6月18日的7.7元上涨了6.49%,而11日的猪肉平均价格仅为每斤7.07元。有关专家认为,猪肉收储计划的出台调动了猪农的积极性,避免了生猪市场价格的过快波动。

连续数月降价猪肉生产接近“预警点”

2007年,“高昂”的猪肉价格可着实让老百姓感叹“吃不起了”,整个07年上半年,猪肉平均每公斤超过20元,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高位,高额利润让很多养猪户提高了生猪存栏量,市场供应量也大幅提高。

很快,供需量的巨大转换让猪农吃到了苦头。从2008年5月份开始,哈市及周边市县猪肉价格和毛猪价格开始急剧下滑,到2009年5月20日猪肉达到最低点,毛猪每斤价格为4.0元,猪后鞧的价格仅为每斤7元。据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调查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哈市猪后鞧价格与上年同月比分别回落了14.5%、16.3%、30.9%、39.1%、39.8%。

不仅哈尔滨的猪肉价格接连下滑,全国的猪肉价格也“跌跌不休”。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5月27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公斤9.75元,连续四周低于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为2006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点。猪农们普遍感觉,“养猪开始赔钱了”。

生猪收购价和猪肉价格的快速下跌,已低于猪农们的盈亏底线,“猪贱伤农”的境况就在眼前。记者从哈市道里区获悉,该区周边乡(镇)共有18个养猪大户,今年年初生猪存栏量9.3万头,到5月份生猪存栏量仅为6.9万头。很多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已经受挫,母猪、仔猪补栏积极性也下降很多。

6月18日,记者来到哈市呼兰区许堡乡蒲井村。养猪大户佟福金正看着猪栏里的大肥猪犯愁。佟福金已经养了十多年的猪了,看到今年年初以来生猪价格一直下跌,有养猪经验的他有意减少了生猪的存栏量。2008年,他家一共养了80多头猪,而现在,他的生猪存栏数只有30头。即使这样,面对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的状况还是束手无策。“这30头猪都是自己家老母猪下的猪崽子,我已经半年多没有抓猪崽儿了。现在还有四五头已具备出栏条件的猪,要是卖吧,现在生猪价格太低;要是不卖,养殖成本增加不说,猪的肉质也下降,也卖不上高价了。”佟福金无奈地说。

佟福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抓个小猪崽儿,最便宜也得200元。每头猪养到出栏时要吃掉500元的复合饲料和豆饼、400元的玉米。再加上100元的水电费、人工费、疫苗费,每头猪的成本在1200元左右。现在毛猪的收购价格每斤在5元左右,一头猪按200斤算的话,一头毛猪的价格也就1000元。前几天毛猪价格更惨,每斤才4元,我那个时侯没‘扛’住,卖了两头,得了1800元钱,这在以前就是一头猪的价格呀!现在养每头猪‘坐地’就赔200元,再这样下去,就撑不住了。”

 收储调节市场供求养猪户感叹有盼头

2009年6月13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实施三级响应机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并在部分地区开始收购猪肉,决定首批12万吨的国储收购量。

6月17日,黑龙江省商务厅、财政厅发布了《关于落实省级冻猪肉储备的通知》。20日,我省的冻猪肉储备工作正式启动,将由省里确定出几家有能力的企业进行承储猪肉。目前,已经有十余家企业申报承储冻猪肉。

听说我省已经启动了东猪肉收储计划,与佟福金同村的养猪户佟贵玲难掩心中的激动,她说:“听说这个消息后,我前一段时间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放回肚子里了。现在我们村的养猪户都在等待猪肉价格的回升,虽然短时期内大家还没有补栏的想法,起码让我们看到了光明。”

有关专家指出,为了防止猪肉价格剧烈波动,稳定生猪生产,保护养殖户利益,政府适时出台了应急收储政策。一方面能帮助猪农将猪尽快“脱手”,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避免了生产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从短期来看,能迅速拉高低迷的猪肉市场价格,从长期来看,避免了生猪市场价格的过快波动,有利于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承储企业在此次冻猪肉收储计划中也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补贴支持,增加了流动资金规模和屠宰数量,促进了肉制品生产企业的发展。从稳定社会以及稳定猪肉价格来讲是有积极作用的。

据新华社6月21日监测表明,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猪肉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近期猪肉价格止跌回升。6月21日,全国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涨幅均为0.3%,分别涨至每斤8.73元、7.89元。

两三年一个过山车“猪周期”不断循环

从2006年上半年全国猪肉均价的每公斤10元,到2007年上半年每公斤20元,再到2009年5月的每公斤9.75元,短短3年时间,猪肉价格又经历了一个大循环。

养猪户有“一年亏二年平三年赚”的说法,农产品供给数量无法因需求变化而及时调整,这一产业特征是价格暴涨暴跌的根本原因。我省的一位畜牧专家表示,我省很多养猪户都是散户,国家宏观调控相对困难。当市场价格和政府鼓励左右了农民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时,利益冲动下生猪养殖的无序与盲目将不可避免。由于生猪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从母猪受孕到生猪出栏,最快的只需120天时间。2007年下半年加大的母猪存栏量催促了仔猪量成几何数的倍增,放量增加之后,导致了肉猪周期性的大量涌市,造成此次猪肉价格的下跌。而当市场需求衰退、产品价格下降后,下一期的农产品生产数量就会大幅减少,这就可能导致次年上市的农产品供应量大减,市场价格随之转而大涨。此次国家出台的猪肉收储政策比较及时,应该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明年猪肉价格出现过高过快增长情况。

对此,养猪多年的佟福金不无担忧,他告诉记者,从目前猪肉市场来看,猪肉的供应量已经大大减少,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也已经从波谷开始了“爬坡”的阶段,不知道两三年后会不会再次发生猪肉价格暴涨又暴跌的情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