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四川广安市侯晓春市长提出六项措施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25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179

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关键。广安市人民政府市长侯晓春在近日召开的全市现代畜牧业工作会上提出六项措施,着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

一是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广安市畜牧业是以优质生猪为主的畜牧业,2008年生猪出栏已突破500万头,生猪产值61.19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8.74%。这一方面既是广安的优势所在,也成为制约畜牧业协调发展的劣势,反映出广安市生猪产业一枝独大,畜牧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因此,发展特色畜牧业的潜力还很大。2009年,广安市政府决定把发展草食牲畜和小家禽作为全市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的重点,在巩固和发展生猪生产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小家禽和牛羊兔等节粮型草食牲畜。

二是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起引领作用的是龙头企业。抓住龙头企业,就抓住了畜牧业现代化的主要矛盾或者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大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一要重点扶持现有的13家市级和省级畜牧龙头企业,把现有大企业做强,让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企业大集团,承担起畜牧业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职能;二要大力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促其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新建一批乳制品、猪牛羊肉等精深加工企业,迅速增加畜产品加工总量,不断优化畜产品加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四要加强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整合,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解决技术发展问题,解决产业高度化问题,解决生产标准化问题,解决千家万户面对千变万化市场的问题。力争到2012年,全市组建畜牧专业合作组织200个,引进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全市生猪加工200万头,其中精深加工50万头以上。

三是加快发展规模养殖。只有上规模,才会有更多的效益。现在要组织现代化的大生产,让千家万户转变为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这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各地一定要坚持农户小群体养殖与业主集约化养殖相结合,大力发展畜禽适度规模养殖。以良种引进、圈舍改造和粪污处理为切入点,引导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的“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生态高效”的养殖基地、养殖小区、养殖园区,进而形成产业基地。大力推广和应用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服务、统一畜禽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饲料兽药供应、统一品牌销售的畜牧小区运作模式,努力将分散农户引入现代生产体系之中。通过一定时间的规范引导,逐步提升和完善,形成畜牧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通过系列改造,真正形成现代化产业所要求的“龙头企业+基地+规模化养殖农户”的组织架构。力争到2012年,全市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00个,畜禽规模养殖出栏比例达到60%。

四是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所谓“为卖而产,为赚而卖”。不仅工业品需要把握市场,畜产品同样要把市场作为研究的重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的产品好,谁的价格便宜,谁就能占到大的份额,这就是市场竞争规律。广安市是生猪生产大市,年出栏生猪1/3以上需要外销,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思维,创新营销方式,把自己放在区域经济、全省经济、全国经济以至全球经济中来考虑,找准相对优势,以此来寻求拓展市场、加快发展的策略和办法。既要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开拓重庆、成都、遂宁、绵阳等周边城市市场,又要立足长远,抢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以及俄罗斯、新加坡等国际国内大市场。要鼓励引导企业主动跟踪研究市场,梯次储备和孵化适销对路产品,开发多元化的畜禽产品,引导畜牧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参与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不断提高广安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

五是大力促进科技兴牧。一要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采取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等方式,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养殖农户、畜牧业主的整体素质。二要鼓励和支持畜牧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围绕建立优质高效集约化养殖体系开展战略性合作,加大畜牧科技攻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牧高新技术。三要广泛整合、集成和优化畜牧产业关键技术,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成果转化与扩散机制,加快畜牧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步伐。四要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吸收和消化一批国外畜牧生产、加工先进技术,提升畜牧技术创新能力。

六是突破发展生态畜牧业。畜禽养殖会产生粪便,粪便会产生污染,在粪便处理方面,引导转化利用得好,不仅可以解决污染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带来经济效益。传统畜牧产业规模小,产生的粪便少,可以通过下田作有机肥、进沼气池等方式处理,但现代畜牧业是规模化养殖,粪便较多,如果不很好的处理利用,很容易造成面源污染,不利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在现代畜牧业发展整个规划中,要以环境容量为前提,在允许范围内进行效益最大化的布局。目前,很多业主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发展“猪-沼-菜”、“猪-沼-果”、“猪-沼-鱼”等循环经济,既解决了粪污处理问题,又节约了肥料、饲料成本,取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很值得我们推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