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生鲜乳价格下跌已经持续12个月,奶农亏损严重。如何保持乳业持续健康发展,草业专家开出了降低奶牛养殖成本、提高奶质、增加奶量的建议:吃草。
面对我省乳业同全国一样出现的奶牛存栏下降、奶农收入减少、乳品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产品积压等问题,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所长、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研发体系东北区域中心首席专家张月学,再也坐不住了。她说,当前生鲜乳价格下跌已经持续12个月,10大主产省原奶收购价格同比下跌了15.3%,很多地区跌幅已经超过25%。奶农亏损严重,奶牛存栏量下降。我省是传统的畜牧业大省,奶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是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中轴产业,要保持乳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功夫下在“根儿”上,从奶牛每天的食谱上做文章。
和张月学怀着同样心情的还有双鸭山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康元忠,记者是在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见到他的,他是来寻求帮助的,康元忠说:“现在奶农因鲜奶质量差,蛋白质和乳脂率不达标,卖不出去,奶农亏损严重。出现卖牛和杀牛现象。一旦奶源基地出现问题,几年都恢复不起来呀!只有提高奶质,奶农才能见到效益。”
1、草业专家观点:奶牛是吃草的
原本奶牛的口粮就是草,只是长期囿于“猪鸡吃饲料粮、牛羊吃秸秆”的理论和实践误区。结果是奶牛吃不到优质饲草,致使奶牛单产和原料奶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降低奶牛饲料成本,推广优质牧草饲养是一条很好的路子。”我省畜牧专家这样呼吁。
奶牛的产奶量和原奶质量,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干物质进食量和粗纤维质量,取决于粗饲料的品种和质量,特别是干草的品质。
尊重奶牛的生理特性,合理搭配精饲料、全株青贮和优质牧草,充分利用优质牧草对奶牛的生理营养作用,既降低奶牛饲料成本的投入,节约了粮食,又使奶牛泌乳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牛奶的理化质量达到优质奶标准,实现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增产增效和优质增效的生产目标。
不久前,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的专家们分别到兰西、富锦、集贤和双鸭山等地调研,专家们发现有一半的奶农对养牛还是有信心的。张月学说:“少数认为养就是赔钱,找不到好的出路;还有部分养殖户的日粮结构相对合理,不赔钱,认为趁养殖低谷,淘汰低产牛,购进高产牛,等待发展时机。”“我省奶业要摆脱困境提高效益,草业发展应该成为奶业发展的先行军。”双鸭山291农场奶业协会会长施连军说:“如今奶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就目前看,不包括奶牛折旧、房屋折旧、医药、人工等费用,奶价成本就在2.4元/公斤,而市场上现在收购价格每公斤也就在1.45~1.65元之间。因此必须改变奶牛的‘食谱’,才能节本增效。”
苜蓿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奶牛的高标准优质饲草,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最早、面积最广、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其蛋白质含量甚至高于大豆和谷子。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畜牧大县,有些农户已经开始种植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奶牛户说,大田种植苜蓿,看似不如大田划算,其实不然。奶牛吃了苜蓿草,不仅减少了精饲料的投入,而且饲喂优质牧草维护了奶牛的生产性能,每天多产三五斤奶,奶质奶量都上来了,效益提高了,反而使总成本降了下来。
2、我省资源优势:小草成长空间巨大
我省草原资源潜力巨大,据省畜牧兽医局草原站介绍,我省现有的6500万亩草原,在目前退化较严重的情况下,年产干草在80亿公斤左右,大致可饲养900万个羊单位。而我省的草原是我国草原中降雨量最丰富、土壤肥力最高、土壤条件最好的草原,具备建设成优质的人工草地良好条件,其蕴藏的增产潜力巨大,如果通过种植苜蓿等优质牧草发展人工饲草料基地和实施围栏封育、退牧还草、休牧育草等措施,年产干草量完全可以比目前提高2倍以上,可以饲养2700万个羊单位。加上林间草地、零星草地和灌木枝叶等饲草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可多饲养300万个羊单位,仅靠草地即可饲养3000万个羊单位。
此外,我省地处寒温带,这种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全省发展种植业受到很大限制,已为专家学者多次论证过,尤其是高纬度地区,种植粮食作物难以成熟,但发展畜牧业则可以克服气候的限制,种植牧草或饲料主要是利用整个植株,不像生产粮食必须以籽实为目标,近几年全省种植青贮玉米都在300万亩左右,青贮产量达1000万吨左右,为奶牛养殖打下了坚实基础;专用饲料种植面积将随着省政府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逐渐增加,饲养量仍有提高空间。
3、专家推荐方向:粮草结合提高奶质奶量
的确,粮草结合可以提高奶质增加奶量,对于摆脱奶牛业困境尤为重要。“推广牧草养牛,首先要突破草不如粮的传统观念,牧草不仅能够为奶牛提供优质的营养,还非常适应我们的气候特点。如苜蓿,其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在18%以上,在我省都能正常生长,一年能割3~4茬,产草量高,饲草品质极佳,一亩地可以收获干草1吨左右,获得粗蛋白约180公斤,同等肥力的耕地种植玉米亩产粮食800公斤左右,亩产粗蛋白64公斤,苜蓿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是粮食作物的2倍多,生产同等数量的饲料粗蛋白,种苜蓿比种粮食作物节省一半耕地。”作为草业专家,张月学给农户算了一笔账,目前苜蓿草的价格达到1800元/吨,国外进口更是达到2500元/吨;种植一亩苜蓿,当年可收获苜蓿干草1000公斤左右,干草地头售价以1200元/吨算,扣除种子、管理、机械收割等成本约300元,当年可收入900元。第二年至第五年,平均年产干草可达1000~1500公斤,纯收入可达1200元。期间只需浇水、施肥和简单的中耕管理,费用低于粮食作物的种植。
苜蓿养奶牛是国外公认的先进实用技术,欧美奶牛业就是建立在苜蓿草产业基础上的,苜蓿是美国第三大农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3亿亩,产优质苜蓿干草1亿多吨。美国大量用苜蓿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贮代替豆粕饲养奶牛,降低成本,才能使高利润的大豆大量出口到我国。日本、韩国为了保证乳业的质量,也不远万里、花费巨金进口美国、加拿大的苜蓿干草,每年达300万吨。
“发达国家计算土地产量,不是用产出粮食多少计算,而是用产出多少生物量及蛋白质来计算,这样就把粮食和牧草的价值等同视之。”张月学说。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牧草产业也得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日前国家启动了50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牧草产业就列在其中。由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黑龙江绥化综合实验站项目已经如火如荼开展。该站是首批入选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综合试验站之一,是集原始创新、高新技术研发、草种子和草产品生产加工、低产田改良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研发基地和服务平台。
一个产业不仅要向市场要效益,更要向科技要效益,奶农面对目前的压力,如果不尊重奶牛的生理习性,科学饲养,尽快提高优质饲草的生产能力和配制使用,以降低奶牛的生产成本,获得的效益势必越来越低。
4、建议:立草为业还需多呵护
由于私开滥垦、建设占用等各种原因,我省草原资源已由建国初期的1.13亿亩减少到1996年的6500万亩。而且超载过牧,草原三化严重,草地生产能力严重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我省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三化面积已达3300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50%以上,松嫩草原三化面积更达76%以上。草原已失去自我更新、自我修复能力。目前全省草地平均亩产草量只有100公斤左右,生产能力仅为建国初期的30%,全省草原产草量目前只有80亿公斤。加之,草原建设速度缓慢,质量相对低下,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草原资源优势难以发挥。由于投资不足,我省人工草地面积不足200万亩,草原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4倍多,草原资源潜力难以发挥。
就目前的状况,发展奶牛业必须立草为业。“草产业在我国和我省都是弱势产业,重视程度没有粮食和畜牧业等产业那么高。但是草产业真的很重要。”张月学呼吁。为什么要立草为业,她分析道:一是健康的草食性畜牧业发展需要有优质的饲草作保证;二是藏粮于草,发展草食性畜牧业需要生物产量高的粗饲料和优质蛋白质,依靠种植饲草饲料解决比靠利用粮食作物的籽实和秸秆解决经济。
立草为业还需政策倾斜。“种草要和种粮食一样,应该给予补贴,而且补贴要高于粮食,这样农户才有积极性,改变传统观念,开始种草,农民认可了,草产业才能发展起来。”张月学还建议,在扶持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保证发展牧草产业对牧草种子的需求的同时扶持饲草公司和青贮公司,这样才能解决散户养殖缺优质饲草饲料依靠预混料低水平重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