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兴起牛产业——甘州加快发展肉牛产业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02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166

走进甘州区龙渠乡墩源村肉牛养殖基地,来这里咨询报名参加养殖大户张自海肉牛协会的农民络绎不绝。在中南村三社张勤德的高标准暖棚牛舍里,现代化的饲养设备一应俱全,20多头肉牛膘肥体壮。张勤德说:“我们这里玉米制种面积大,饲草秸秆家家都有,牛的饲料问题就解决了。我前年开始养殖肉牛,每年纯收入都有6万多元。”从2000年到去年,甘州区把肉牛产业作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牛存栏量由10.57万头发展到28.5万头,增长2.7倍;牛出栏由3.32万头增加到7.34万头,增长2.2倍。

政府扶持强基础

党寨镇养牛大户朱兴会2006年注册成立了兴鼎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不断扩大投资,年出栏肉牛460头,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今年,朱兴会还将扩大饲养规模,计划存栏肉牛1000头,出栏2500头。朱兴会说:“没有政府配套扶持政策,我发展的规模不会这么快。今年所需300万元的贷款5月底就到账了。”为调动养殖户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该区连续出台购置基础母牛优先借款、母牛繁育冻配补贴、畜禽零费用免疫、养殖技术无偿服务、基础母牛购买保险及青贮氨化建窖机械补贴6项优惠扶持政策。目前,全区优质肉牛产业建设项目已发放贷款3000万元,吸引当地金融贷款2500万元,撬动民间资本1.5亿元。区上累计投资3.5亿元,建成了双华清真牛羊肉、中天肉业、牧沅肉牛屠宰生产线,大业、博亚饲草料生产线,活畜交易市场等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合作经济组织促流通,全区成立了养牛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40个,发展会员3265人,贩运大户1100多户。

基地建设促增长

通过养牛赚了钱的墩源村村民张自海成立了“甘州区龙渠乡肉牛养殖协会”,不到一年时间,会员从80户发展到116户,年外销肉牛5000多头,同时辐射带动全乡发展肉牛养殖专业村4个,专业社22个。在农民养殖积极性不断提高的同时,该区走“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采取整乡整村推进的方式,狠抓养殖基地建设,将养殖专业村社建设与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有机结合。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肉牛养殖小区和养殖场186个,其中千头肉牛养殖小区和养殖场10个,百头肉牛养殖小区和养殖场108个。4万头以上养牛乡镇5个,养牛专业村社192个。区上投资84万元建成了一座设备先进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室,公开竞聘66名乡村防疫员,帮助养殖大户协调资金、提供技术服务。区财政每年支付防疫经费55万元,实行“零费用免疫”。全区共培育5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4.05万户,占全区总农户的46.9%,实现了养殖业由副业向主业的转变。

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大

甘州区是全省肉牛改良繁育基地,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成黄牛冻配改良点106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年引进优质肉牛冻精12万支,实施冻精授配母牛5万头,改良牛占存栏牛的80%以上。同时,采取购买引进等方式,大力推广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辛等优良肉牛品种,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基础。近3年来,通过向上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新建、改建了1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并为全区22个乡站配备了交通工具、技术设备。今年,区上确定明永、沙井、龙渠等6个乡镇60个村为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点,沤波村、东四号村和祁连村为基础母牛养殖示范点,选派16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包点指导,整乡整村推进肉牛生产技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