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以来,随着生猪价格的连连下跌,近两年年因看好生猪养殖市场前景,砸下血本建猪场的小老板们已经开始坐不住了,在亏损数十万、上百万的压力下,老板们开始四处寻买家,贱价甩卖养猪场,在降价至4折后仍然无人接盘。
个案
建材商养猪一年亏百万
“去年花100多万修的,现在40万就卖。”开县白鹤街道的陈顺(陈顺博客,陈顺新闻,陈顺说吧)见几乎是“谈猪色变”。
2008年4月,眼见猪肉市场一片大好,加上政府针对规模养猪场发放高额补贴,本来经营建材生意的陈顺见,马上砸下100多万元在开县白鹤街道建起了一座占地20亩的规模化养猪场。在建厂的同时,还以每斤20~25元的价格引入仔猪,分批寄养在朋友的猪场里。而今才过一年多,猪肉市场的低迷行情就让陈喊“遭不住”了。他告诉记者:“这一年,我亏在猪身上的钱已经60多万了。去年花100多万建的养猪场,现在喊价40万都无法脱手,算下来我至少亏了上百万。”他打算把养猪场卖掉之后,专心做自己的建材生意,可惜一直没找到买家接手。
和陈顺见一样,江津区杜市镇的养殖户郭昭强同样也开始为自己的养猪场张罗“后事”,郭昭强说,养殖场仅剩近300头种猪,已经全数清场,目前就看谁愿意接手他的场地了。
荣昌畜牧局局长李兴癸表示,他已经听到当地养殖户贱卖养猪场一事,他认为,如果猪肉低价情况再持续下去,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大量出现,“但现在这个行情下,卖不卖得脱都成问题。”
现状
不少猪场都在寻买家
“陈顺见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现象,普遍得很。”开县白鹤街道畜牧站负责人谭女士告诉记者,白鹤街道目前有11家规模养猪场,其中,有一半以上建于2007年底、2008年上半年,现在不少猪场都已空栏,或者仅余少量种猪,“如果卖得脱,估计很多人都要卖。”
5月21日,市物价局、财政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重庆市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暂行)》,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稳定生猪生产。记者了解到,受此影响,部分区县的生猪收购价有涨有跌,某区县畜牧局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细则》才出台,目前大家无法判断猪肉市场的走势,都在观望。
原因
一头猪倒亏600元成本
“因为没经验,在波峰买仔,波谷‘割肉’,所以新手亏得最恼火。”养猪大县荣昌畜牧局局长李兴癸表示,“规模化养猪,投资百万只能算小本经营。”开县畜牧局畜牧兽医科科长唐开表示,看不清猪肉价格规律的“新手”,必然是最先扛不住猪肉波谷的。
2006年,受生猪价格过低和突发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影响,我国生猪生产下降较多,国家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养猪,新建一个年出栏3000多头的养猪场,就可以获得20多万元的补贴。不少“新人”望着补贴入市,哪晓得多赔了好几倍的钱。
李兴癸为记者算了一笔账,2008年仔猪每斤的价格是25元左右,新猪场的仔猪多半是以每头近1000元的身价进场的,现在生猪收购价跌到了每斤4.2元,按每头220斤标准体重出栏,每头也只能卖1000多元,也就是说完全是“白养”,而一头猪的养殖成本大致在600元~800元左右。
记者手记
养猪亦如炒股
“最好的投资时机,是当所有人都恐慌退缩的时候。”这句话其实是投资之父约翰坦伯顿的名言,很多人把其提炼成,“当所有的人都看好的时候,就是收手的时候”。很多人把养猪看作很底层的投资,实际上,经济规律无处不在,养猪亦如炒股。从2007年到现在,炒股、炒房,再加上养猪,看着大盘从6000点到2000点,看着房价从2万到8000元,如今再看着猪价从十来块跌到三四块,当猪价跌到谷底的时候,很多人选择“割肉”退出,留下的教训就是,养猪也要学会看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