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延寿“两个1000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5-22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191

近年来,为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延寿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提升种植业,做大养殖业,发展林果业,开发旅游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努力打造工业集中、养殖成区、林果成片、旅游成线的产业发展格局,既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又为返乡农民安置就业提供了出路。

2009年,延寿县将在肉鸡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两个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确立了“两个1000万”工作目标,即:发展500户年饲养2万只肉鸡的养殖大户,形成1000万只肉鸡养殖规模;发展500户年种植2万袋食用菌种植大户,形成1000万袋食用菌生产规模。到2020年,全县年出栏肉鸡5000万只,食用菌发展到2亿袋。目前已经落实肉鸡养殖小区36个、养殖肉鸡530万只,种植食用菌600万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深入调研 突出产业发展重点

延寿县委、县政府通过调研发现,延寿县具有非常好的肉鸡养殖基础,全县肉鸡年出栏达到200多万只,年出栏在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户达到30多户,县家禽协会吸收的肉鸡养殖户达到200多户。这项产业从育雏、饲养管理到销售,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相对于生猪、肉牛生产周期较长,市场价格波动大的问题,肉鸡养殖周期短、见效快、回报高,市场比较平稳,具有“船小好调头”的独特优势,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延寿县确定把肉鸡和食用菌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充分发挥农业和半山区县份的资源、产业优势,进行重点培育,努力实现突破。

科学定位 明确产业发展模式

延寿县确立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促农增收为目标”的产业发展定位,采取“政府扶持、农户经营、市场运作、部门服务、协会参与、企业牵动”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导、扶持、培育,壮大肉鸡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两项产业,带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小区肉鸡养殖实行订单生产,县家禽协会与小区肉鸡养殖户签订毛鸡保护价回收合同,统一提供鸡雏、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兽药、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回收毛鸡。食用菌生产建立以县内龙头企业、食用菌合作社为依托,集菌种提供、技术指导、产品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组织经营模式。

政策扶持 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为促进肉鸡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延寿县坚持以政策为先导,大力整合资金、资源,在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调动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通过沟通和争取,省、市信用合作社把延寿县作为试点,由县财政拿出200万元肉鸡养殖专项信贷担保基金,县信用联社放大金融信贷规模10倍,采取联保的方式,按每只肉鸡20元标准为养殖户提供专项贷款。协调金融部门,原则按每袋食用菌1元的标准为种植户提供生产信贷资金。

建设基地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延寿县按照“起点要高、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便于统一管理、集约化饲养”的原则,今年全县规划建设50个标准肉鸡养殖小区,不断提高肉鸡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在实践中,把肉鸡养殖小区建设与水稻育苗大棚小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尽量减少生产成本投入。一般每个小区养殖户一般不少于10户,每个养殖户年出栏肉鸡2.4万只以上,小区年出栏肉鸡力争达到1000万只,建成粗具规模的生产基地。食用菌种植以专业村屯、林场为重点进行布局,逐渐向其他村屯延伸和扩展,规划建设50个生产基地,每个基地生产食用菌20万袋,形成年种植1000万袋的生产能力。

优化服务 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延寿县把肉鸡养殖小区建设列为“乡镇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并安排一名副乡镇长具体抓落实,每个养殖小区都配备一名专职干部组织协调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肉鸡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优质服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