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流感更名能否治愈“恐猪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5-04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195

新闻提示

新华社昨日报道,世卫组织宣布该组织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指代当前疫情,而开始使用“甲型H1N1流感”一词来指代这种新的流感病毒。

应该看到,世界卫生组织将“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并非一个简单的病毒名称更换,此举体现出的是一种科学、严谨的应对态度,是个正本清源,提振预防新型流感病毒信心的利好消息。

首先,有利于改变谈“猪”色变的现状。事实上,虽说这种新型病毒是由猪流感病毒演变而来,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显示猪流感病毒是由猪传播开来的。这可能是一种人传人的病毒。

因此,将“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不但符合病理学的基本原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公众迅速摆脱前者所造成的心理恐慌。

其次,有利于做好疫情预防工作。将这种肆虐全球的新型流感病毒称做“猪流感”,很容易使公众望文生义,以为远离生猪或猪肉制品,就能有效抵御病毒的侵蚀,因而对学习预防知识不以为然。

及时为“猪流感”更名,无疑为公众敲响了警钟:唯有掌握科学的预防手段,才有可能确保健康与生命不受新型流感病毒的威胁。

再次,有利于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据相关部门监测,因近来不少消费者问罪于猪,全国数十大中城市生猪价格骤跌,有的地方由于市场低迷,部分养殖户甚至面临亏本之虞。为此,在国新办4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大声疾呼,为猪鸣“冤”。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开为猪“平反昭雪”,对我们这个猪肉生产与消费大国来说,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担心的是,部分公众可能固执地认为,为“猪流感”更名仅仅是一种医学符号的变动,仍然像前一阵子那样,望猪生畏,乃至拒吃猪肉。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多做些释疑解惑的科普工作,让与“甲型H1N1流感”有关的信息更加公开、更加透明。

在信息对称的语境中,相信目前公众中存在的“恐猪症”是不难治愈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