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浦北县畜牧水产局加快养殖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28  作者:浩天  浏览次数:247
    “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浦北县畜牧水产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把发展畜牧水产业作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发展优势品种养殖,进一步转变养殖业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工程,各项工作扎实、稳步、高效开展,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开门红。

    到今年8月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75.16万头,肉猪出栏29.69万头,8月底存栏45.05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和4%;家禽饲养量519.16万羽,其中肉禽出栏657.71万羽,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肉类总产3670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 %;淡水养殖面积43200亩,比上年增长5 %,淡水产品产量17358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 %。

    数字表示了工作所取得的量,但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反映了工作的质,同时也说明了决策上的正确性。就是因为有该局领导班子善于审时度势,能抓住工作上的关键点,作出正确的决策;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务实、创新、稳步、高效地开展工作,才有今日全县畜牧水产业的不断发展。

    今年以来,浦北县畜牧水产局为了加快全县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养殖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力军作用,通过规模养殖、品改推优、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四项措施,促进了全县畜牧水产业的快速发展。

  规模养殖 促进生产发展

    要增加养殖业的效益,必需实行规模养殖;只有规模养殖,才能促进畜牧水产业的快速发展。

    该局把优势品种规模养殖作为养殖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农村生产发展的工作重点。按照“建基地,上规模,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五大优势品种规模养殖基地:以石冲、张黄、江城、福旺、寨圩等镇为主的瘦肉型猪养殖基地;以北通、乐民、寨圩、小江等镇为主的三黄鸡养殖基地;以大成、白石水、泉水、安石等镇为主的杂交牛奶水牛养殖基地;以官垌、六硍、平睦等镇为主的山区种草流水养鱼基地;以石冲、安石、龙门、张黄等镇为主的网箱养鱼基地,使五大优势产品养殖基地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各种规模养殖户达3600多户,年出栏肉猪100头以上的有190户,出栏肉鸡2000羽以上的有200多户,养鸽32户,养牛200户;养鱼面积50亩或网箱20箱的有100多户。建成养殖小区32个,规模养殖产量占全县养殖产量40%以上。规模养殖不仅改变了该县传统的“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鸭为挣零用钱”观念和农户少量散养的饲养方式,而且改善了养殖品种结构,带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今年1-8月,全县生猪出栏29.69万头,家禽出栏657.71万羽,肉类总产量36700吨;水产养殖面积43200亩,淡水产品17358吨。养殖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品改推优 助推产业升级

    优势品种,是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优化结构,是增加产业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只有抓好品种的改良,才能在市场提高竞争力。

    为提高牧渔产品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该局着眼抓品种改良和优良畜禽(渔)品种养殖推广,以此全面推动养殖业内部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年初,该局制定了《2006年牛品改实施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制定奖罚措施,狠抓牛品改工作,目前已杂交配种母牛3616头。生猪方面:大力推广瘦肉型猪养殖,全县瘦肉型母猪存栏达3500头,年出栏仔猪达6.3万头。此外,该局还先后引进马山黑山羊、比利时兔、豫黄兔、美国王鸽、石龟、山瑞、斑点叉尾鱼回 等优良品种一大批,有效地改善了养殖品种结构,增加市场竞争力。石冲镇东锋养猪场采取“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大力推广瘦肉型猪养殖,年出栏肉猪6000多头,产品畅销广东、北海等地,成为瘦肉型猪养殖大户。龙门镇阳山庄村民米善斌引进饲养鳄龟、石龟、巴西龟、山瑞鳖等2400多只,年繁殖龟苗 11000多只,年收入10多万元,显示良好的养殖效益。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开发一个品种,建成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生产经营新格局。

  疫病防控 构建安全屏障

    动物疫病防控,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为了确保全县没有重大动物疫病的传入、流行和发生,保护公共环境安全。该局针对目前国内外频繁发生的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为给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和发展环境,该局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以检促防,防检结合,综合防治,狠抓动物疫病防控。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防疫体系,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开展疫情监测;全面推行免疫耳标、免疫档案和免疫证“三位一体”的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在具体防疫上,采取“突击免疫与常年补针免疫相结合,重点免疫与常规免疫相结合,栏舍免疫与市场免疫相结合”的“三结合”和“统一疫苗供应,统一防疫时间,统一收费标准”的“三统一” 办法,实行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了县抓镇,镇抓村,村抓户的防疫机制。同时,强化检疫监管,对屠宰、运输、销售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严格检疫,严格凭证进场,凭证屠宰,严格检疫程序,把好屠宰检疫关;加大三鸟市场、猪苗市场的检疫力度;组织执法人员对市场、饭店、酒家、集体食堂等动物经营场所的水盘鸡、鸭、羊、狗严格检疫监督,严禁病、死畜禽上市销售,防止疫病传播。今年以来,全县免疫家畜 59.47万头次,其中注射猪三瘟28.8万头,牲畜口蹄疫 30.67万头,免疫密度99.31 %和98.86%;免疫家禽346.9羽,免疫密度达97.72%;狂犬病免疫14048头,免疫密度84.9%;检疫生猪17.75万头,家禽317.6万羽,检出病畜32头,病禽1238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构建了安全屏障。

    技术培训 培育新型农民

    培养新型技术性农民,是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使农民真正成为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该局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大牧渔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重点是对规模养殖户、专业户、示范户进行“鱼—鸭”、“鱼—猪”、“猪—沼—果”、种草养畜(鱼)等生态养殖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村入户建立“农家课堂”进行现场培训,传授良种引进与繁育、动物疫病防治、优质牧草种植、草料氨化等各种养殖新技术。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崇尚科学、反对愚味无知的意识和养殖技能,促进了新村乡风更加文明。目前,全县已培训骨干农户2060户,集中举办培训班280个,总人数21000人;深入养殖场、养殖户现场指导186人次,发放培训资料2062册,经培训考试后共有2030人获得绿色证书。(李慰明  张正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