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贯彻落实好省委关于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活动要求,结合“八大民心活动”的开展,深入扎实做好联系点的各项工作,为确保敏感时期全州社会政治局势的稳定,2月21日至3月17日,由州畜牧局龚建忠局长和杨树农副局长带队的工作组,先后多次赶赴石渠县,深入西区得荣玛乡及中区蒙沙乡等12个乡村,实地走访农牧民群众,对该县畜牧业发展的情况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石渠县经济结构单一,畜牧业是全县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产业。工作组在调研期间,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和乡镇基层干部、牧民群众面对面交谈的形式,了解其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广泛收集并准确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各乡村的人口、户数、人均收入,牧业基本现状、草地面积及可利用草地面积,并对重点项目(退牧还草工程和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万户工程、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沙化治理、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及落实村级防疫员待遇问题等工作开展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顺利完成了调研工作。
二、基层反映的主要问题
1、要求继续加大对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的覆盖面积。近年来,退牧还草工程在石渠县的实施,使草场植被明显得以恢复,生态环境明显得以改善,受益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得以提高。通过工程建设,调动了牧民保护草原、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加强了种草、贮草工作,各乡镇都希望能不断加大对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的覆盖面积,使更多的广大农牧民群众受益其中。
2、不断加大对卧圈种草工作的支持和投入。经过多年的宣传,石渠县农牧民群众已有了种贮草的意识,现家家户户都贮备了一定量的饲草,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雪灾带来的损失,希望继续扩大卧圈种草的推广面,能配备相应的牧业机具,并不断加大对人工卧圈种草工作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有效增强防灾抗灾的能力。
3、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及半脱产人员工资问题急需解决。通过调查走访,各乡普遍存在基层兽医站条件差的状况,缺乏牲畜常规治疗药物,基层兽医站建设亟待解决;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虽然各村都配备了村级防疫人员,但培训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部分半脱产兽医人员没有消化掉,未能纳入政策,存在空档、待遇差。
4、继续加大对牲畜暖棚的建设和投入。为了确保母幼畜能安全越冬渡春,各乡提出希望继续投入人力和资金,加大对牲畜暖棚的建设。
5、沙化严重,请求加大对鼠虫害的治理力度。石渠县是全省最大的牧业县,草地面积大,但鼠虫危害严重,国家在治理草地上的投入跟不上“三化”草地增长的速度,各乡呼吁加大对鼠虫害的治理力度和模式。工作组在呷依乡调研时,该乡干部群众提出青海省曾用养狐灭鼠的方式进行生物灭鼠,提出我州能否也采用引狐的方式来进行鼠害的控制。
6、以合作社的形式,建集中养殖小区。在蒙沙乡调研过程中,该乡提出州县畜牧部门早期曾在当地就开展过藏细绵羊的改良工作,现在能否以合作社的形式,建立一至几个主要以藏细绵羊为主,较为集中的养殖小区,并得到州县畜禽改良技术方面的指导和资金投入。
三、工作组的建议和要求
(一)深入调查,准确掌握畜牧业基础数据
数据统计是畜牧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条件。情况不明,家底不清,行业管理就无从谈起,更说不上科学发展。只有准确的掌握畜牧业的基础数据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畜牧业的情况,石渠县畜牧部门以及各县畜牧部门都要对本县的牲畜数量、草场面积等牧业基础数据再作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统计,掌握准确的牧业基础数据。
(二)增强意识,高度重视人工种草工作
近几年,通过在全州大力推广人工卧圈种草,石渠县农牧民群众已有了一定的种贮草意识,“人靠畜、畜靠草”,草是畜牧业的基础和核心,畜牧产业要做到草业先行。雪灾减产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只有高度重视种草工作和不断增强农牧民群众的种草积极性,大面积推广人工卧圈种草,才能加大抵抗雪灾的能力,有效避免牲畜因灾死亡,确保农牧民增收。
(三)着眼长远,建好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
要树立长期防灾抗灾的意识,深刻理解抗击雪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切实筑牢防灾抗灾的基础性建设工作。石渠县频繁发生雪灾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确保牲畜安全越冬渡春,避免畜牧业因雪灾造成巨大损失,就必须在石渠县内开展“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建设,通过引资金、建基地,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要引导和动员农牧民群众发展人工种草和冬春牧草贮备,明白“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发扬抗灾自救精神,提高自身抗击雪灾的能力。加强自身防灾救灾能力建设,通过特色畜牧业草业建设的深化提高,研究制定今后5年期防灾救灾草业建设规划:在重点牧区县建立5000-10000亩的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以村为单位建立300-500亩的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以户为单位建立30-50亩的围栏割草地和2-5亩的卧圈种草;并确定今年在“三县一场”(石渠、炉霍、理塘)各建立1个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在乾宁场建立1个州级优良牧草种籽基地。石渠县的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建设一定要下大决心,抓出亮点、有所突破。通过建设,提高抗灾救灾能力,努力实现大雪无大灾。
(四)强化措施,着力抓好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是构建现代畜牧产业,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物质基础。下一步要重点抓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村级防疫员的工资要按照政策如数发放下去,并通过依托项目的方式逐步解决乡站建设及空档半脱人人员的待遇,为畜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五)加大力度,规范化实施退牧还草工程
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以草地生态建设为先导,充分开发草地的经济和生态功能至关重要。按照“立草为业、草业先行、依法监管、严格保护、加快建设、永续利用”的草业工作方针,不断加大项目的建设力度,继续落实草场承包责任制,严格资金管理,加强后期围栏管护力度,切实加快我州草地保护和建设的进程,积极争取国家对草地生态建设的投入和补偿机制的建立,努力实现草地绿起来,草原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的目标。
(六)强化督促,扎实做好春季免疫工作
按照省局统一要求,集中50天左右时间,全省统一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结合我州实际,高海拔地区最迟不得超过6月20日完成春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好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春季强制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免疫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免疫质量和密度达到规定要求。
(七)突出重点,着力抓好畜禽品种改良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改良工作思路,以提高畜禽品种质量为核心,进一步突出改良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畜禽品种改良的技术路线和杂交改良组合,牧区重点抓好牦牛、绵羊的本品种选育,加大县与县、乡与乡之间的异地换种力度,突出抓好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藏细绵羊)的保护、繁育和推广,切实提高畜禽品种质量和良种化水平,确保畜牧业提质增效。
(八)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
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在定居点的选择上按照“一村多点或一村一点”的要求,做到科学选点、合理规划,认真实施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