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合作共赢推进养猪产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1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41

在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猪价高位运行之后,2009年春节过后,我国的生猪价格出现了一个低位运行的阶段。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能源短缺和猪价起落的严峻形势,我国养猪业又会面临一次新的考验。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养猪业是一个产业链。从玉米、豆粕、饲料、添加剂、动保、种猪生产、子猪生产、肉猪生产、屠宰加工直到销售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从每公斤1.7元的玉米和每公斤4元的豆粕变成每公斤20元的猪肉,再到每公斤20多元的小包装猪肉产品,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会产生一定的利润,当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利润过大时,其他利润必然会减少。如果各个环节的生产者相互争斗、压价,则两败俱伤;如果合作,则互利共赢。因此,把养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联合起来,组成产业集团,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采用合理的利润分配原则,就会得到“合作共赢”的结果,国家也可以通过产业集团对全国的养猪数量进行宏观调控,新技术可以得到很快推广,猪病也容易控制,我国养猪生产也会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在产业集团中,如何合理分配利润是一个关键问题,既不能采用不分大小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办法,也不能采用贫富差距过大的、与实际贡献不相称的分配方案。应该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采用“股份+奖励”的分配方案。

在利润产生的诸多因素中,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因素,一是以设备、资金等为主的资本因素,二是以总经理、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动者组成的人员因素,比较两者,考虑到人是一切生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采用0.618这个黄金分割,可以把61.8%的利润分给人员;把38.2%的利润分给资本。同时,在总利润中,再划出10%的利润作为奖励,划出2%的利润作为公共福利。在人员中,既要考虑到作为劳动者的基本保障,也要承认个人之间能力的差别,从事技术和复杂劳动的应多得,对集团贡献大的应多得,决策者应多得等。一个对集团有较大贡献的人员,除了可以得到稳定的收入外,他还可以在奖励中得到应有的分配。在资本中,则按资本多少来分配。

在大自然面前,单独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渺小的。只有众人的联合协作,才能创造出一定财富。当前,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个理念,“合作共赢”是人类的最高智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