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
以良种引进、圈舍改造和粪污处理为切入点,引导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积极推进生产方式大转变。到2012年,建成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1.5万户,年出栏肉羊50只以上的养殖户0.5万户,年出栏家禽1000只以上的养殖户1万户,存栏蛋鸡2万只以上的养殖户50户,存栏毛兔100只以上的养殖户0.2万户;建成生猪生态养殖小区200个,肉羊生态养殖小区10个,家禽生态养殖小区85个,毛兔生态养殖小区5个,畜牧科技示范园区6个。全县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4万户以上,畜禽规模饲养量占总量的70%以上。
二是全面实施畜禽品种改良,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首先要稳定母畜基础群。当前,以生猪为主的畜禽生产进入新一轮市场低谷期,要深刻汲取2007年以来仔猪天价和母猪养殖户“热时赶,冷时砍”的深刻教训,严禁屠宰、加工、贩运、骟割等淘汰能繁母猪的行为发生,确保母猪基础群稳定,到2012年,全县能繁母猪存栏要达到10万头以上。其次要扩大畜禽良种面。继续深入实施“生猪品改攻坚年活动”,加快本地土二杂母猪淘汰步伐,年淘汰率达10 %以上。全面推广“20+1”(每户饲养20头外二杂母猪+1头外种公猪)生猪品改模式,年增加饲养优质外二杂母猪5000头,外三元杂交面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达到70%以上。坚持引进和利用波尔山羊、南江黄羊改良本地羊,羊杂交改良面每年提高 5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达到85%。积极开展毛兔改良。大力推广牛的“冷配”改良技术,发展“肉役”兼用型牛。剑门关土鸡争创省级名优品牌。第三要加快良繁体系建设。到2012年,全县建成外二杂母猪扩繁场 5个,建设和完善猪人工授精站(点)80个;建成种羊场1个;建成种鸡场2个,商品鸡孵化和育雏场5个;建成毛兔纯种场1个;完善以县、乡镇为主的牛“冷配”改良站(点)60个。基本建成覆盖县、乡镇、村组的良繁体系网络。
三是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生产和动物食品安全。
大力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和群防群控,不断提升综合防控能力,有效维护畜牧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一要强化基础免疫。完善“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抓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口蹄疫、猪瘟和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扎实开展季节性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工作,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要切实抓好狂犬病防制工作。二要加强疫病预防与监测。指导和帮助养殖小区、规模场(户)完善防疫设施,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强化日常消毒。落实以检促防措施,加强和规范产地、运输、屠宰和市场等环节的检疫监督管理。改革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疫病防控机制,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预报。三要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做好应急培训演练和物资储备,一旦出现疫情就要迅速启动预案,按照“早、快、严”的原则,落实“五强制、两强化”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四要抓好畜牧食品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要深刻汲取“三鹿奶粉”事件教训,以巩固和扩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源头整治,继续深入开展投入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扩大覆盖面,提高信息透明度。落实属地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完善综合服务、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网络体系,继续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切实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突出引进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重点扶持汇丰食品、嘉信食品、海琦牧业和剑门火腿等企业,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新建一条年宰杀1000万只家禽加工生产线和一条年产5万吨以上的饲料加工生产线。到2012年,全县畜牧加工企业年生猪宰杀加工量达到100万头,肉牛宰杀加工量达到1万头,肉羊宰杀加工量达到20万只,家禽宰杀加工量达到1000万只;畜牧加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
五是以专合组织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进程。
一要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建设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最大限度吸引承接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向畜牧业转移,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向畜牧业规模养殖和加工业转移,发展壮大畜牧业龙头企业。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到2012年,全县建成生猪、山羊、土鸡、毛兔等畜禽专业合作社50个,吸纳入社养殖户达到养殖总户数的50%以上。三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订单、“寄养”方式、二次返利等形式,与农户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新机制,努力实现家庭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培育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致富的有机结合。
六是以科技培训推广为重点,提高畜牧科技贡献率。
围绕畜禽繁育改良、饲料开发、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等关键性技术和培养新型农民等工作,鼓励支持畜牧龙头企业、畜禽专业合作社对养殖户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上门服务。坚持以信息化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建立健全县、乡镇畜牧业信息网络, 加强畜牧业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工作,逐步建立畜牧兽医专家指导咨询系统,增强指导性,强化时效性。充分发挥我县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突出抓好以饲用玉米青贮为主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县每年新增种植饲用玉米2万亩、优质牧草1万亩,到2012年全县种植饲用玉米达到10万亩,秸秆青贮总量达到5万吨。
七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畜牧科技服务水平。
加快建立健全县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体系,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全面完成乡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村级防疫体系网络,加强基层畜牧业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实用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畜牧高新技术人才带项目搞开发。加大畜牧技术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促进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依托“阳光”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对广大养殖户普遍开展现代畜牧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