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食品安全到底问题多还是误解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12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41
    从苏丹红事件到阜阳奶粉,再到前不久发生的福寿螺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的挑战似乎正在逼近我们。近日,食品安全话题进入到中国工程院的科技论坛,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多大隐患?
    苏丹红事件、阜阳奶粉导致大头娃娃事件、福寿螺事件,近些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疑惑:“我们还能吃什么?”在9月7日由中国工程院举行的工程科技论坛——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论坛上,专家们指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还存在重大隐患,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需引起高度注意。同时,专家们也指出,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并非草木皆兵,许多百姓所害怕的食品“污染”其实并不是那么可怕。
    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官员曾向一位中国官员提问:你们到底有多少食品加工企业?当听到中国约有几百万家食品加工企业时,这位老外不再说话了,他不知道这么多的食品加工企业如何才能管好。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的陈君石介绍了这个小插曲。他说,食品加工业的素质差,特别是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还占多数的现实,是我国食品加工业的特点之一。
    除此之外,7—8亿农民以分散的方式生产鸡鸭鱼肉、粮食、蔬菜、水果等初级农产品,由于他们对食品安全知之甚少,法律意识也不强,导致源头污染严重,这是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又一特点。
    那么,目前我国存在哪些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化学性污染(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等都被陈君石院士归入其中。
    1988年,上海人食用了带有甲肝病毒的不洁毛蚶(生食水产品),从而导致了30万人中毒,这是目前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的微生物引起的中毒。今年夏季北京发生的福寿螺事件———多人患广州管圆线虫病也是因为“吃”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中国疾控中心的刘秀梅研究员在论坛上指出:“食源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刘秀梅介绍了我国食源性疾病流行情况,微生物食物中毒居首位。自1998年以来,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中毒显著上升;餐饮单位(食堂、宾馆、饭店)占中毒责任单位的60%%以上;动物性食品是我国主要的食物中毒原因食品。
    专家们指出,应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及时监测食源性疾病的流行。人们要注意尽量不生食水产品,生食的蔬菜洗净,生熟食品分开。一句话,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
    农药残留危害并非想象的那么大
    在人们的观念中,农药对人体是有害的。但实际上,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它的危害还没有多吃脂肪的危害大。陈君石院士解释说,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只要是在国家标准的范围内,它对人的健康是不会造成影响的。然而,人们不在意的脂肪只要超过每日允许的摄入量(人们往往是多倍的超过),它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危害比农药就大多了。
    在论坛上,陈君石院士不仅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出,社会上对食品安全还存在五大误解。
    第一,消费者要求食品安全“零”风险。食品安全零风险作为百姓的期待无可厚非,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
    第二,过于重视化学污染,忽视食源性污染。苏丹红事件被媒体炒了很长时间,其实,作为添加剂,它对人的健康危害还比不上一次拉肚子。
    第三,笼统地把打击假冒伪劣和保证食品安全画等号。某些假冒伪劣产品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影响,比如把工业用的甲醇当作白酒来卖。但并不能说所有的假冒伪劣产品都对人体的健康有害,这等于夸大了食品安全的问题。
    第四,致癌物污染的食品等于致癌食品,这是不正确的。在苏丹红事件发生时,陈君石院士就说过,羊肉串里的致癌物远远超过那些误用苏丹红的番茄酱。
    第五,不合格食品等于有毒食品。不合乎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不能卖,但它绝不等于有毒。(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