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兽药新闻 » 正文

畅谈改革开放三十年动保行业的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29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445

一、临床工作者眼中的两大变化

变化一: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发生变化 由过去的马、牛等大家畜为重点,转变为当今的禽类和猪为主;养殖规模也由过去的散养逐渐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黑龙江省铁力市畜禽专家门诊许英民:那时候总体来说就是药物品种单一、兽药厂家少,不像现在全国有那么多兽药厂家和兽药品种。从养殖方面来说主要是大牲畜为主,且多为散养,当地疾病诊疗中马占70%、牛占19%、猪占1%,禽根本就没有,而且当时一些学校的教学方向也是针对马、牛等大牲畜的,根本没有关于禽病的诊断治疗。

河北省魏县魏城镇西南温村张书纯:30年以前养殖量很小,而且饲养的品种多为当地的土杂,所以抵抗力强,病也少,但是生产性能也比较差。我们当地主要养殖的是猪、鸡和生产队的大牲畜,养殖模式主要是家家户户的散养。

辽宁省兴城市北一街祖师庙胡同兽药店孙素清:在那个年代接触的动物主要是牛、马等大牲口,而现在主要是猪、鸡、鹅多一些。

变化二:药物品种增多,使用方便 药物品种由单纯的抗菌药物转变为当今中药、西药、抗菌药、抗病毒药物等多个品种,使用时除了注射外,还可以饮水、拌料,使用更加方便了。

张书纯:当时的病很少,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做防疫,做好防疫了一般很少发病。鸡的免疫主要是新城疫(俗称鸡瘟)和禽霍乱;猪的免疫主要是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副伤寒,当时还没有喘气病疫苗。药物种类比较少,给畜禽用的主要是安乃近、磺胺嘧啶、四环素土霉素等,但大部分都是人用药,我们当地的青链霉素比较缺少,每个月才供应5支,人用还不够呢,哪有多余的能用于动物啊。

在那个年代药物的供应都是来自医药公司,医药公司负责对人药和兽药的供应,分为一级批发站、二级批发站和三级批发站,县级属于一级批发站,零售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上15%的利润,当时的价格管理非常严格。

现在和那个年代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药物种类增多,选择性更强,使用更方便了。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畜牧局邓绍基:在1980年之前畜牧兽医工作者根本不被重视,在1980年之后才逐渐重视起来。那时候人们的防疫意识还比较差,而且在1984年之前猪瘟疫苗根本就没有,都是我们自制的疫苗,病料是农业部直接提供的,到1985年以后市畜牧局就开始供应冻干苗了。在接种疫苗的同时也看病,那时看一头猪的费用是0.2~0.3元,药物就是青链霉素、卡那霉素、氨基比林、磺胺嘧啶钠,抗病毒药物是在1990年以后才用的比较多,那时候根本就没有,所以一旦得了猪瘟就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重点做好免疫。

当时的经典配方就是青链霉素加氨基比林,在我们兽医站一个技术特别好的老兽医就说,如果用青链霉素加氨基比林治疗不好的病,就没有什么治疗价值了。

散养户的鸡发病率特别高,但是当时不像现在的鸡药可以直接溶于水,或拌到料中就行,使用非常方便。以前给鸡治病也都是用针剂,比如得了球虫病就打青霉素和磺胺嘧啶钠,操作很复杂,对鸡的应激也比较大。

孙素清:过去的疾病治疗比较容易,只要进行对症治疗,效果就很好。但是那时候药物品种非常单一,中药的应用更少,因为当时没有成品的中草药,如果需要用的话要临时开方子,然后自己再去加工,因为麻烦所以用的也比较少一些。现在的疾病相对来说复杂了,但是现在的药物种类也多,选择的余地也多,尤其是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也不错。

$Page_Split$

二、兽药经营者眼中的两大变化

变化一:经营体制在变化 三十年前没有经销商这一说,都是国有体制下的经营,改革开放后,当地一些懂技术人员开始做经销商,服务于当地的养殖户,现在国家还在下力气通过GSP规范经销商队伍,兽药经营者成为了养殖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曲宝林:改革开放之前,根本没有兽药经销商这个名词,因为那时候,养殖规模较小,都是生产队里养一些牲畜,要不就是个人家养几只鸡、养几头猪,有病了就去兽医站拿点药。那时候兽医站都是国家的,卖什么产品都由畜牧局说了算,而且一个县也就几个乡有,卖的药的品种也非常少,产品也没有什么包装,而且兽医站上的人都是谁家的猪、鸡有病了就去给看看,然后开点药就行了,以看病为主,根本没什么经营的理念。那时候大家都是学书本上的一点技术知识,很少有经营的知识,接触的报刊杂志也少,有的话就是一些学术性的杂志,所以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技术都特别好。

兽药经销商的兴起是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养殖的发展,有一些兽医站的人就从国家的兽医站出来自己单干了,但是在80年代接触的兽药厂家也少,大部分人还是通过畜牧局批点“条子”,搞一些药品的经营。到90年代时,经销商就相对来说开放了,自己和企业联系搞代理,接触厂家的业务人员,有的不懂技术也开个门市做兽药。发展到现在兽药经销商全国有好几万家。

山东沂水县高桥核桃兽医门诊韦瑛:改革开放前,不叫兽药经销商都叫兽医站,那个时候都是由畜牧局统一做管理,尤其是在山东,根本不让你自己和厂家联系,畜牧局让你卖什么样的药你就得卖什么样的。厂家也比现在少的多,产品类别也少,只要看病开药就行了。

变化二:经营理念更贴近市场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经销商由原来坐商向行商转变,服务水平和店铺的经营更有思路了。

黑龙江北安天绿兽药店吴煜:原来兽药厂的包装都是简易盒,根本不追求美观。而且那时候产品都特单一,质量也不好,工艺都比较粗糙。改革开放后,企业的产品包装都做的很精美,企业都想在包装上想尽办法吸引养殖户。

改革开放前根本没有用药组合这样的理念,猪得病就开点单一的药,效果就不好。现在企业对于用药这一块都会给兽药经销商做一些培训,而且企业都会将用药的配伍告诉经销商,这样就可以和养殖户们讲。所以现在的经销商在懂技术的同时也要懂得经营才行。

韦瑛:现在经销商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不过现在经销商可以接触很多的厂家,并且每天都有许多企业的业务员来门市推销兽药,原来可没有。现在经销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对厂家的服务要求也高了,现在如果谁就在家等着看病肯定就会死掉,都得往下跑。企业的产品也由原来的品种、剂型单一,变得多样化了。这就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治疗效果。

三、兽药生产者眼中的三大变化

变化一:行业迅速崛起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的兽药企业的发展可谓是空前的。畜牧业的发展,经营权的放开,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等等为兽药行业注入了生机,目前兽药行业国内生产总值达300多个亿。

河北远征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穆书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历了国有体制改革、兽药经营权放开,养殖业迅速发展,兽药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使兽药行业无论是在产品品种上,还是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都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兽药行业的飞速发展。

河北征宇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彬:兽药企业在数量上和以前有明显的增加,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产值也达到了300多个亿,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人员层次和素质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产品越来越规范,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研发上讲,由最早的为人药的附属品,不合格品到目前企业有专门的兽药研发,产品的生产工艺由最初的小作坊生产到符合GMP要求的规范化工厂,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产品剂型上也有了变化,如猪用药方面,以前以治疗用的水针剂为主导,越来越趋于向群体预防的粉散剂转变。这些都说明随着整个畜牧业的发展壮大,动保业也将有一个飞速的发展。 $Page_Split$

变化二:企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前,集体企业大多是形式单一的生产型企业。畜牧业发展推动了兽药行业的发展,通过改革,原来的国有制经营向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转化,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使企业有了长足发展。药品经营权的放开,推动了兽药行业的发展。

穆书生:乘着改革的春风,兽药企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最早的兽药产品是人药转兽用的。就拿远征来说,最早有华药、石药两大原料厂家的优势,于1972年成立的石家庄地区兽药厂,当时企业职工不足百人,是一个只有几排平房,年产值仅几十万元的手工业小作坊,主要生产青霉素制剂、散饮剂,产品品种单一。当时的养殖业也不发达,疾病也少。基本上是走从畜牧局下属的兽医站、兽医院,通过防疫员再到各个村,竞争几乎没有,是卖方市场,只要有产品,那就是优势。所以,企业发展也慢。

1984年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石家庄地区兽药厂逐渐发展起来。1993年初,作为河北省首批股份制改革试点单位,改制成为由国家控股、职工参股的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初,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按照省市发改委的要求,公司完成了股权结构调整,国有股全部退出,成为一个由员工持有全部股份的股份制企业;2005年2月,公司再次改制成为河北远征药业有限公司。伴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壮大,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不断关注行业的变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使我们能不断放眼世界,有机会发展国际贸易,都归功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活力。

天津万象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路:兽药企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行业也不断地进步。万象有41年的历史,最早是国营企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2002年冀中集团控股,进行了服份制改造,集团化运作为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以前的产品品种上非常单一,养殖业大都是针对大家畜如牛、马等多些,鸡、猪都是一家一户的散养,一般也是为发自己家吃,谈不上什么产业。所以多是些健胃和消炎的产品。产品品种由原来的中药、消毒剂,发展到现在的粉散剂,口服液,中药,化药等,从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2年后进入终端环节。从一、二级的批发经销环节向销售密集型技术服务转变,人海战术。2005年后产业政策的变化,经历了不规范到相对规范,GMP认证,禁用药的出台。企业由要市场向要效益转变,市场运作从让利买市场到靠实力抢市场,到2005年、2006年更重视企业生存的发展产业紧缩,由多产品到少产品转变,集团化产业结构调整。这其中有政策的原因,也有少而精的突出品牌的建设的影响。

河北新世纪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中兴:兽药企业真正放开是1998年以后,清楚地记得1998年6月8日注册的公司。当时还要挂靠一个国营单位才行。也有GMP认证方面的要求,设备、厂地、人员、资金都有要求,当时注册资金需50万元以上。由畜牧局兽医处按地方标准执行,到2005年地标升国标,从形式上更加规范了。可以说正是改革开放给民营的兽药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变化三:竞争不断升级 兽药企业无论从产品品种、剂型、研发创新上,还是服务形式、服务水平、人员素质上,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推动了动保行业国际化进程。

穆书生:有竞争才有进步,兽药企业现在更注重产品的研发,有了专业的服务队伍,企业经营能力更强了,许多企业都有了外贸部门,能出口创汇。这种变化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给我们创造的宽松的大环境。

石家庄华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戈军珍:即使是我刚步入兽药行业的十多年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尚不激烈,那时的兽药企业很少,都很“牛气”,无论如何都生存的很滋润,而现在情况则完全不同了,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的结果是使兽药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企业对顾客的服务也周到了,兽药产品比较丰富了,基本上是什么都有。

同时兽药渠道拓宽了。原来兽药营销渠道主要是被国营兽医站垄断,工作不积极、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够是典型的写照。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是“坐商”,即坐在门市上等客人,从不积极主动去招揽客人。而现在的营销渠道大大扩宽了,特别是“兽药技术营销模式”的出现,使许多“外行”者加入了兽药营销商的队伍,经销商对养殖户的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成了不断深入养殖户的“行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