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山东生猪在改革中加快转型步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12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87
山东省生猪价格从2005年8月开始进入下跌状态。虽然临近今年春节期间,有2个多月的价格反弹,但持续时间短,春节后市场行情又持续走低。到5月底,肥猪价格已经跌到5.47元/公斤的最低点,猪粮比价为4.14∶1,养猪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平均每饲养一头育肥猪亏损60~100元以上。山东省养猪业当前正处于最困难、最需要扶持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这是记者从山东省畜牧办了解到的情况。
  山东猪市低迷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品种改良整体水平低。与周边省份河南相比,山东省良种猪覆盖率低,一旦市场稍有波动,首先影响到的是山东省活猪外调。二是猪种选育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完善的种猪选育体系。三是组织化程度低。山东60%以上的生猪仍然来自中小型散养户,虽然猪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其外向型猪业发展的要求仍不适应。四是疫病防控力度不够。猪场防疫和社会化防疫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小区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在前两年猪价好的情况下,各地大力引导建设了一大批养猪小区,但随着市场的疲软,小区的规范建设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六是猪业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生猪生产、收购、屠宰加工、猪肉销售这四个环节本应该有机联系,实际中却出现了断裂,屠宰加工企业并没有保护其供应商的利益,实施保护价收购。今年1~5月,全省猪肉价格与活猪价格之比为1.79∶1,较去年同期的1.64∶1还高。屠宰加工厂每加工一头生猪仍然获利100元以上,而生猪饲养者出栏一头猪却要赔60~100多元。屠宰加工企业并没有与猪源供应者———养猪场户共担市场风险。养猪低谷期反而成为屠宰加工企业的盈利期。
  与此同时,效益结构出现变化。今年上半年,全省能繁母猪数量与出栏肉猪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分别减少约8.6%、4.2%。形成对比的是饲料原料价格在上半年不仅没有下滑,相反总体呈逐步攀升态势。特别是鱼粉价格暴涨,增幅达33.87%。雪上加霜的是外调和出口受阻。2005年,山东省猪肉出口企业46家,其中熟制品出口企业25家。今年1~5月,全省猪肉熟制品出口2.62万吨,出口金额0.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2.45%和49.21%。但鲜、冻猪肉出口严重受阻,1~5月出口仅1.60万吨、出口金额0.21亿美元,同比分别降低24.40%、39.20%。
  市场结构也在变化。山东生猪外调受到周边省份的挤压,外调数量明显减少且价格受到冲击。东北三省原本是山东生猪的外销地,近年来东北地区成为生猪生产基地,其活猪沿海岸线和京沪高速向南销售,对山东生猪加工和活猪外调形成压力。本地加工企业也从价格较低的东北等地收购生猪,或倾向于收购土杂猪、二元杂交猪。加上生猪外调运输成本增加,外调量减少。预计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活猪外调较去年同期减少25%以上
  适应变化只有变革。山东省的措施带有根本性。一是加大常规措施的扶持力度,包括增加对种畜禽的补贴,加大对畜禽养殖和加工企业的贷款扶持,完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三级配套的良种猪繁育体系,推行标准化饲养,强化养猪场生态环境控制,加强生猪疫病防控,推进一体化经营。二是加大畜牧产业素质建设,包括加大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执法,搞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依法搞好种畜禽、动物防疫、畜禽运输、检验检疫、畜牧物资等方面的执法和监管。三是加强畜牧业软科学建设,包括启动畜禽政策性保险;设立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出口风险基金;规范畜牧业的数据统计工作;建设市场预警机制;加快畜牧养殖方面的质量认证工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