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制约奶业发展三环节 困局仍待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27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52

有奶业研究专家表示,当前制约奶业健康发展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仍面临三大矛盾,如何从这些困局中突围,成为奶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生产环节:原料奶价格受双重挤压状况仍未根本扭转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认为,目前,中国奶业市场原料奶价格受双重挤压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在产前,近期玉米、豆粕等精饲料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2008年上半年玉米价格为1780元/吨,比2007年同期上涨了9.2%;豆粕价格为4500元/吨,比2007年同期上涨68.16%。在产后,乳品加工企业利润低,甚至出现亏损。目前原料奶价格已有回落的迹象,市场上个别产品又有过度促销的苗头。

中国奶协在对黑龙江某乳品企业百利包纯牛奶生产调查时发现,百利包纯牛奶出厂价为每千克4.982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25.8%,原料奶进价为2.98元,同比上涨了39.04%,需要支付的加工、包装、运输、人工、财务等生产成本为2.66元,销售成本为0.744元,企业最终获得纯利润为每千克0.1元,利润率仅为2.1%,远低于食品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

刘成果认为,当前一些影响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尚未消除,保障奶业稳定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诸多环节存在的矛盾尚未解决。加之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回落,出口量减少,很可能导致奶业出现新的波动。

加工环节:企业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乳品加工企业过度密集,无序竞争,奶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奶源不足反过来又导致了企业产能的相对过剩,造成奶业加工资源的浪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说,2008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连续出台规范乳品行业发展的《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说明了乳品行业出现的问题单纯依靠市场已经无法调整,“市场失效”已经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必须由政府出面加以协调和规范。

农业部畜牧业司行业发展处处长王俊勋说,当前中国奶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从总体看,中国奶牛单产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目前纯种荷斯坦奶牛不到50%,养殖方式较为落后,存栏2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只有31%。

有专家认为,原料奶供给的质量和价格也制约乳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由于规模小,每个农户向奶站交售鲜奶的数量有限,而不同农户饲养的奶牛由于饲料配合比例、奶牛的健康程度等存在着差异,其原奶的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奶站无法区分,导致好奶差奶混在一起,原料奶的整体质量难以提高。奶产品不耐储存,上下游之间关联度高,养殖产业的质量低直接影响乳品加工行业的竞争力。

销售环节:市场需求潜力尚未充分开发

市场消费是奶业发展的原动力,中国奶业能否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培育开拓奶类消费市场,把乳制品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但从目前看,中国奶业市场需求潜力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刘成果说,根据2007年版的《膳食指南》,每人每天应喝奶300克,是目前实际人均消费量的3.9倍。当前中国广大城乡居民不是没有饮奶的需求,许多消费者也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主要是没有喝奶的习惯和意识。中国每年啤酒消费量约为牛奶的两倍,白酒、碳酸饮料、矿泉水消费量接近牛奶的消费量,城市许多中小学生宁可花钱买饮料和矿泉水却不喝牛奶。

刘成果认为,《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均牛奶占有量增长速度与人均GDP的增长呈正相关,收入每增长1%,乳制品消费就会增长0.674%。构建鼓励奶制品的消费机制,一是加强营养和饮奶知识的宣传,积极引导和鼓励乳品消费,提高饮奶的自觉性。二是可尝试给学生消费补贴或者给学生奶供应企业减免税收,以调动学生饮奶和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