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山西省:畜牧业有望成为全省“朝阳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9-25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06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在现代农业中占有“半壁江山”。综观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基本上都超过了50%。

  就山西而言,地处全国农牧交错过渡带,不但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而且年产玉米70亿公斤以上,拥有充足的饲料用粮,但是,我省目前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刚刚接近三分之一,人均肉类产量只有27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公斤,人均禽蛋产量只有17公斤,比全国水平低5公斤,这意味着:

  发展畜牧业空间巨大

  山西发展畜牧业是不是有着巨大的空间?我省人均肉类产量、人均禽蛋产量低于全国水平,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比较低,只是在理论上给予了证明。更有说服力的是,我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成功实践以及全省畜牧业近年来的加速发展,用事实给予了充分的佐证。

  200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重大决策,短短几年,雁门关区的畜牧业就得到了长足发展,畜牧业在农业中的主导地位日渐凸显。目前,全区畜牧业产值已经达到51.6亿元,比建区之初的2001年增长了85%,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占比猛增到45%,远远高出全省水平。全区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810元,比建区之初的375元增长了116%。

  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示范引导下,近年来全省畜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07年,高平市生猪出栏达85.3万头,成为山西最大的生猪基地。生猪产值突破8亿元,相当于该市200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的两倍。生猪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0%,拉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800元。

  雁门关区和高平市的实践证明,我省发展畜牧业空间巨大。

  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

  我省处在全国农牧交错过渡带的中部,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其中天然草地有5000多万亩,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同时,近年来随着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的推进,人工草地面积迅猛增加。如山阴县佳联万亩饲草生态园,这里原来是一望无际的盐碱荒滩,经过采取生物、化学综合治理后,过去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优质牧草基地,其中种植青贮玉米2000亩、饲料玉米2000亩、美国紫花苜蓿5000亩,其它饲草1000亩。这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另外,我省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玉米,玉米不但优质而且高产。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全省“玉米丰产增粮”计划的实施,我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加大,到今年种植面积超过了2000万亩,年产玉米在70亿公斤左右,占到全省粮食总产量的70%。充足的玉米资源,为我省饲料用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我省每年可产畜用农作物秸秆约150亿公斤,为畜牧业发展准备了足够的饲草。

  发展畜牧业优势巨大

  我省发展畜牧业不但空间巨大,潜力巨大,更关键的是优势巨大。优势何在呢?那就是环境优势。

  继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以来,我省又把规模健康养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四大抓手之一全力推动。今年7月,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全面启动实施规模健康养殖计划,明确要求充分利用太行山、吕梁山饲草资源丰茂的优势,建设20个肉羊、10个绒山羊、10个肉牛基地,建成20个生猪、20个鸡、10个奶牛生产基地,到2012年,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规模化饲养畜禽数量占到总饲养量的70%以上,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600元。这就为畜牧业的加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现在,我省正在深入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构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为畜牧业快速发展积极营造外部环境。同时,我省加大了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对规模化养殖给与政策补贴,为畜牧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空间巨大,潜力巨大,优势巨大,我省畜牧业必将成为新的“朝阳产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